ldquo0515rd

碘是影响智力发育的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

人体缺碘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导致发生碘缺乏病,乃至残疾。

我国是碘缺乏危害比较严重的国家,涉及地域广,威胁人口多,

特别是对新婚育龄女、孕妇、婴幼儿的危害更为突出。

但现实生活中,人们缺少碘缺乏危害及预防知识,

因此普及防病知识,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是当前消除碘缺乏病工作中十分紧迫的任务。

为此,我国提出:5月15日为全国碘缺乏日,

以此加大宣传,提高人们对碘缺乏病的认识。

什么是碘缺乏?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壤缺乏碘造成植物、粮食中碘含量偏低,使机体因碘的摄入不足而导致的一系列损害,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侵犯人群最多的一种地方病。缺碘可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精神功能受损和青少年体格发育迟滞。

育龄妇女、孕妇、哺乳期妇女、0-3岁婴幼儿、学龄前及学龄儿童是最容易受碘缺乏危害影响的高危人群。女性在怀孕期间缺碘,会导致流产、早产、死产、胎儿先天畸形;儿童在生长发育期间缺碘,可严重影响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碘缺乏病直接引发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

儿童和青少年在生长发育期间缺碘,可严重影响智力发育和生长发育。成年人缺碘可能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

什么是碘过量?

碘过量的原因包括水源性碘过量、食源性碘过量、药物性碘过量等。摄入过量碘会扰乱人体甲状腺的正常功能,导致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减退,还可诱发或促进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发生和发展。

碘摄入过量也会对妊娠妇女健康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妊娠期过量的碘摄入会损伤胎儿的甲状腺功能,增加流产、死产几率,导致胎儿发育迟缓。需要注意的是,婴幼儿的甲状腺功能发育不成熟,对碘过量耐受能力低,应避免过度补碘。

食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病最有效的方式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水、土壤等)几乎都缺碘,尤其山区、丘陵、河谷地带、荒漠化地区和河流冲刷地区缺碘较为严重。外环境缺碘的现状很难改变,预防碘缺乏病最简便、安全、有效的预防方式是食用碘盐。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因此要长期坚持食用碘盐。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nongzhong.com/gzgz/80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