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一文读懂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perianalabscess),又称直肠肛管周围脓肿,中医称为肛痈。是指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本病起病急骤、疼痛剧烈,任何年龄均可发生,但以0-40岁居多,婴幼儿也时有发生,男性多于女性。

一、引起肛周脓肿的病因较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免疫因素

肛周脓肿这种情况的发生可能和全身抵抗力薄弱有关。在某些疾病的影响下很多人会出现抵抗力下降的表现,而在抵抗力明显降低的时候,更容易受到细菌的感染而引发疾病。如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肝硬化、肿瘤靶向治疗等,由于严重的营养不良,全身虚弱,免疫力低下,更易发生肛周脓肿。因此,想要预防肛周脓肿,就应该积极提高全身抵抗力,防止抵抗力薄弱。

、感染因素

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最常见的是肛腺感染,也可为直肠内异物损伤或外部戳伤。或粪块细菌污染等因素造成的肛管直肠的损伤感染。肛门腺开口于肛管直肠交界处的肛窦内,肛窦呈漏斗状向上开口,易受损伤及细菌的侵入而引发感染。肛窦一旦感染后,会引起肛门腺感染化脓,炎症向肛周的间隙内扩散。因为肛周间隙抵御感染的能力差,感染易于在这些间隙中扩散。

3、医源性因素

检查或治疗肛肠疾病操作不当可引起肛门脓肿,临床上多以术后感染最为常见。肛门直肠手术引起感染,而形成的直肠周围脓肿,以及尿道术后感染、会阴部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破裂缝合后感染、尾骶骨骨髓炎术后感染等引起的脓肿。

二、发病机理及分类

1、病理肛管直肠周围感染可分为3个阶段:①肛腺感染阶段;②肛管直肠周围脓肿阶段;③肛瘘形成阶段。

肛腺感染后在内外括约肌之间生成脓肿,然后沿联合纤维向各方面蔓延,发生各类脓肿。向下达肛周皮下形成肛周皮下脓肿;向内至肛管皮下组织内形成脓肿或破溃;向外穿过外括约肌至坐骨直肠窝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有时继续向上穿过肛提肌形成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脓肿可围绕肛管及直肠的下部由一侧蔓延到另一侧形成马蹄形脓肿。

、分类

(1)按感染病菌分类:①非特异性肛周脓肿:由大肠埃希杆菌、厌氧菌等混合感染引起;②特异性感染:临床较为少见,以结核性脓肿为主。

()按脓肿部位分类:①肛提肌下脓肿(低位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低位马蹄形脓肿等;②肛提肌上脓肿(高位脓肿):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和高位马蹄形脓肿等。

(3)按脓肿的最后结局分类:Eisenhammer()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分成瘘管性脓肿及非瘘管性脓肿大类。①非瘘管性脓肿:凡与肛窦、肛腺无关,最终不残留肛瘘者,均属非瘘管性脓肿;②瘘管性脓肿:即为经肛窦、肛腺感染而致,最后遗留肛瘘者。

三、临床症状

肛周脓肿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常有的症状是:先感到肛门周围出现了一个小硬块或肿块,继而疼痛加剧、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夜不能眠、大便秘结、排尿不畅成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并随之出现全身不适、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一般在1周左右可形成脓肿,在肛门周围成直肠内指诊可摸到柔软、压痛、有波动的肿物,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脓汁。若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后疼痛缓解或消失,体温下降,全身情况好转。但流脓的伤口却不易愈合或暂时愈合后又复发流脓,经久不愈,就成为肛瘘。

四、肛周脓肿能自愈吗?

答案是否定的,肛周脓肿不但不能自愈,而且会反反复复。脓肿破溃流脓或“保守消炎治疗”后虽疼痛暂时缓解,但是脓肿壁会不断增厚,内口可暂时性闭合,容易引发脓肿向其它间隙部位蔓延,进而发展成复杂性肛周脓肿或复杂性肛瘘。

因此,肛周一旦发现不明原因的包块、硬结,疼痛,医院肛肠科就诊,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门诊综合楼14楼肛肠外科中医肛肠科病区)

-(门诊综合楼三楼南肛肠外科门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nongzhong.com/gzyy/81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