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外科外治法一

小执医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阴证疮疡外敷药物宜首选A、冲和膏B、阳和解凝膏C、太乙膏D、疯油膏E、以上都不是2、具有腐蚀作用的药物是A、九黄丹B、八宝丹C、五五丹D、红灵丹E、以上都不是3、挂线法常用于治疗A、内痔B、脱肛C、瘰疬D、肛漏E、以上都不是4、阳证肿疡的首选外用药物是A、冲和膏B、回阳玉龙膏C、玉露膏D、生肌玉红膏E、疯油膏5、对升丹过敏者,提脓祛腐时宜选用的外用药是A、红灵丹B、八宝丹C、平胬丹D、黑虎丹E、九一丹答案与解析1、B答案解析:阳和解凝膏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2、E答案解析:九黄丹、五五丹为提脓祛腐药,红灵丹为消散药,八宝丹为生肌收口药。腐蚀药为白降丹。因此本题答案选E。3、D答案解析:挂线疗法:本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引流通畅、瘢痕小,对肛门功能无影响等优点。适应证:适用于距离肛门4cm以内,有内外口的低位肛漏;亦作为复杂性肛漏切开疗法或切除疗法的辅助方法。4、C答案解析:金黄膏、玉露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适用于疮疡阳证。5、D答案解析:提脓祛腐药的主药是升丹,此外,尚有不含升丹的提脓祛腐药,如黑虎丹,用于升丹的过敏者。

外治法

要点一概述外治法是运用药物、手术、物理方法或配合一定的器械等,直接作用于患者体表某部或病变部位而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药物疗法、手术疗法和其他疗法三大类。药物疗法常用的有膏药、油膏、箍围药、草药、掺药等。手术疗法常用的有切开法、焰法、砭镰法、挑治法、挂线法、结扎法等。其他疗法有引流法、垫棉法、药筒拔法、针灸法、熏法、熨法、热烘疗法、潮渍法、冷冻疗法和激光疗法等。要点二膏药、油膏的临床应用1.膏药古代称薄贴,现称硬膏。适用于一切外科疾病初起、成脓、溃后各个阶段。太乙膏、千捶膏均用于红肿热痛明显之阳证疮疡,为肿疡、溃疡通用方。太乙膏性偏清凉,消肿、清火、解毒、生肌。千捶膏性偏寒凉,消肿、解毒、提脓、去腐、止痛。阳和解凝膏温经和阳,祛风散寒,调气活血,化痰通络,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之阴证疮疡未溃者。咬头膏具有腐蚀性,功能蚀破疮头,适用于肿疡脓成,不能自破,以及患者不愿接受手术切开排脓者。此外,薄型膏药多适用于溃疡,宜勤换;厚型膏药多适用于肿疡,宜少换,一般3~5天调换一次。注意点:凡疮疡使用膏药,有时可能引起皮肤焮红,或起丘疹,或发生水疱,瘙痒异常,甚则溃烂等现象,此为膏药风,或溃疡脓水过多,浸淫皮肤,而引起湿疮。此外,膏药不可去之过早。2.油膏现称软膏。适用于肿疡、溃疡,皮肤病糜烂结痂渗液不多者,以及肛门病等。金黄膏、玉露膏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散瘀化痰,适用于疮疡阳证。金黄膏长于除湿化痰,对肿而有结块,尤其是急性炎症控制后形成的慢性迁延性炎症更适宜。玉露膏性偏寒凉,对焮红灼热明显,肿势散漫者效果较佳。冲和膏活血止痛,疏风祛寒,消肿软坚,适用于半阴半阳证。回阳玉龙膏温经散寒,活血化瘀,适用于阴证。溃疡期可选用生肌玉红膏、红油膏、生肌白玉膏。生肌玉红膏活血去腐、解毒止痛、润肤生肌收口,适用于一切溃疡,腐肉未脱,新肉未生之时,或日久不能收口者。红油膏防腐生肌,适用于一切溃疡。生肌白玉膏润肤生肌收敛,适用于溃疡腐肉已净,疮口不敛者,以及乳头皲裂、肛裂等。疯油膏润燥杀虫止痒,适用于牛皮癣、慢性湿疮、皲裂等。青黛散油膏收湿止痒、清热解毒,适用于蛇串疮、急慢性湿疮等皮肤焮红痒痛、渗液不多之症,或痄腮,以及对各种油膏过敏者。消痔膏、黄连膏消痔退肿止痛,适用于内痔脱出、赘皮外痔、血栓外痔等出血、水肿、疼痛之症。注意点:凡皮肤湿烂,疮口腐肉已尽,油膏应薄而勤换。如油膏刺激皮肤引起皮炎,应改用植物油或动物油调制油膏。在溃疡腐肉已脱、新肉生长之时,油膏宜薄。要点三箍围药的适应证、用法及注意点箍围药古称敷贴,是药粉和液体调制成的糊剂。具有箍集围聚、收束疮毒作用,用于肿疡初期,促其消散;或毒已结聚,促使疮形缩小,趋于局限,早日成脓和破溃;或肿疡破溃,余肿未消,能消肿,截其余毒。1.适应证外疡初起、成脓及溃后,肿势散漫不聚,而无集中之硬块者。2.用法金黄散、玉露散用于红肿热痛明显的阳证疮疡;冲和散用于疮形肿而不高,痛而不甚,微红微热属半阴半阳证者;回阳玉龙散用于疮形不红不热,漫肿无头属阴证者。箍围药的调制,以醋调者,散瘀解毒;以酒调者,助行药力;以葱、姜、韭、蒜捣汁调者,辛香散邪;以菊花汁、丝瓜叶汁、银花露调者,清凉解毒,而用丝瓜叶汁调制的玉露散治疗暑疖效果较好;以鸡子清调者,缓和刺激;以油类调者,润泽肌肤。总之,阳证多用菊花汁、银花露或冷茶汁调制,半阴半阳证多用葱、姜、韭捣汁或用蜂蜜调制,阴证多用醋、酒调敷。用于外疡初起时,箍围药宜敷满整个病变部位。若毒已结聚,或溃后余肿未消,宜敷于患处四周,不要完全涂布。敷贴应超过肿势范围。3.注意点凡外疡初起,肿块局限者,一般宜用消散药。箍围药敷后干燥之时,宜用液体湿润。要点四掺药的种类及临床应用掺药是将各种不同的药物研成粉末,根据制方规律,并按其不同的作用,配伍成方,用时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或直接掺布于病变部位。古称散剂,现称粉剂。掺药包括消散药、提脓去腐药、腐蚀药与平胬药、祛腐生肌药、生肌收口药、止血药、清热收涩药、酊剂、洗剂等。1.消散药具有渗透和消散作用。适用于肿疡初起,而肿势局限尚未成脓者。阳毒内消散、红灵丹活血止痛、消肿化痰,适用于一切阳证。阴毒内消散、桂麝散、黑退消温经活血、破坚化痰、散风逐寒,适用于一切阴证。2.提脓去腐药具有提脓去腐的作用。适用于溃疡初期,脓栓未溶,腐肉未脱,或脓水不净,新肉未生之际。提脓去腐的主药是升丹,目前常用的有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九黄丹等。在腐肉已脱,脓水已少的情况下,宜减少升丹含量。此外,尚有不含升丹的提脓祛腐药,如黑虎丹,用于升丹的过敏者。3.腐蚀药与平胬药腐蚀药又称追蚀药,腐蚀组织,能使疮疡不正常的组织得以腐蚀枯落。平胬药平复胬肉,能使疮口增生的胬肉回缩。适用于肿疡在脓未溃时;痔疮、瘰疬、赘疣、息肉等病;疮疡破溃以后,疮口太小,引流不畅者;疮口僵硬,胬肉突出,腐肉不脱等者。如白降丹,适用于溃疡疮口太小,脓腐难去者;或肿疡脓成不能穿溃,同时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成赘疣、瘰疬。枯痔散般用于痔疮。三品一条枪插入患处,能腐蚀漏管,蚀去内痔,攻溃瘰疬。平胬丹适用于疮面胬肉突出者。4.祛腐生肌药具有提脓祛腐、解毒活血、生肌收敛的作用,适用于溃疡日久,腐肉难脱,新肉不生;或腐肉已脱,新肉不长,久不收口者。回阳玉龙散温阳活血,去腐生肌,适用于阴证溃疡,腐肉难脱,肉芽暗红或腐肉己脱,肉芽灰白,新肉不长者。月白珍珠散、拔毒生肌散用于阳证溃疡。月白珍珠散清热解毒,去腐生肌,用于腐肉脱而未尽,新肉不生,久不收口者。拔毒生肌散拨毒生肌,用于腐肉未脱,常流毒水,疮口下陷,久不生肌者。黄芪六一散、回阳生肌散用于虚证溃疡,脓水清稀,久不收口者,前者补气和营生肌,擅治偏气虚者,后者回阳生肌,擅治偏阳虚者。5.生肌收口药具有解毒、收敛、促进新肉生长的作用。适用于溃疡腐肉已脱、脓水将尽时。常用的有生肌散、八宝丹等。6.止血药具有收涩凝血的作用,适用于溃疡或创伤出血。桃花散适用于溃疡出血;圣金刀散适用于创伤性出血;云南白药对于溃疡出血、创伤性出血均可使用。其他如三七粉,调成糊状涂敷患部,也有止血作用。7.清热收涩药具有清热收涩止痒的作用,适用于一切急性皮肤病或亚急性皮炎而渗液不多者。常用的有青黛散,以其清热止痒的作用较强,故用于皮肤病大片潮红丘疹而无渗液者;三石散收涩生肌作用较好,故用于皮肤糜烂,稍有渗液而无红热者。8.酊剂一般用于疮疡未溃及皮肤病等。红灵酒活血、消肿、止痛,用于冻疮、脱疽未溃之时;10%土槿皮酊、复方土槿皮酊杀虫、止痒,适用于鹅掌风、灰指甲、脚湿气等;白屑风酊祛风、杀虫、止痒,适用于面游风。9.洗剂也称混合振荡剂或振荡洗剂。一般用于急性、过敏性皮肤病,如酒渣鼻和粉刺等。三黄洗剂清热止痒,用于一切急性皮肤病,如湿疮、接触性皮炎,皮损为潮红、肿胀、丘疹等;颠倒散洗剂清热散瘀,用于酒渣鼻、粉刺。要点五切开法的适应证及具体运用1.切开法的适应证一切外疡,确已成脓者。2.切开法的具体运用(1)选择有利时机肿疡成脓,脓肿中央出现透脓点(脓腔中央最软的点),即为脓已熟。(2)切口选择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3)切开原则进刀深浅必须适度,以得脓为度。如脓腔浅者,或生在皮肉较薄的头、颈、胁肋、腹、手指等部位,必须浅切;如脓腔深者,或生在皮肉较厚的臀、臂等部位,稍深无妨。切口大小应根据脓肿范围大小,以及病变部位的肌肉厚薄而定,以脓流通畅为原则。凡是脓肿范围大,肌肉丰厚而脓腔较深的,切口宜大;脓肿范围小,肉薄而脓肿较浅的,切口宜小。一般切口不能超越脓腔以外。(4)操作方法切开时以右手握刀,刀锋向外,拇食两指夹住刀口要进刀的尺寸,其余三指把住刀柄、并把刀柄的末端顶在鱼际上1/3处,同时左手拇食两指按在所要进刀部位的两侧,进刀时刀刃宜向上,在脓点部位向内直刺,深入脓腔即止。(5)注意点当辨清脓成熟的程度、脓的深浅、患部的血脉经络位置等情况,然后决定切开与否。在关节和筋脉的部位宜谨慎开刀;如患者过于体弱,切开时应注意体位并做好充分准备、以防晕厥;凡颜面疔疮,尤其在鼻唇部位,忌早期切开。切开后,由脓自流,切忌用力挤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nongzhong.com/gzyz/73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