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叫耳石症(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是常见的外周性前庭疾病,以反复出现的位置性眩晕或头晕为特征,表现为当头部变位处于某一特定位置时出现短暂旋转性眩晕或头晕,伴有特征性眼震。
耳石症分类
1、后半规管耳石症,最为常见;
2、水平半规管耳石症;
3、上半规管的耳石症,较为少见;
4、复合类型的耳石症,包括单耳、多耳、半规管的任意组合及全部半规管。
耳石症临床表现
表现为强烈的旋转性眩晕,持续时间较短,多不超过1分钟。常出现于坐卧体位变化或卧位翻身时,可因眩晕发作而从睡眠中惊醒。严重者可因头部轻微动作而发作,发作后有较长时间的不稳定感或漂浮感。每次发作时病程持续1分钟左右,可呈周期性加重或自动缓解,间歇期长短不一。可伴有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
辅助检查
1.位置试验检查:
Dix-Hallpike试验、滚转试验
2.听力学检查:
一般听力无异常,若耳石症继发于耳源性疾病时,可有患侧耳的听力异常。
3.影像学检查:
CT或MRI不作为常规检查,但可以用于不典型或难治性眩晕的辅助诊断。
4.平衡功能检查:主要包括对患者姿势的描记、步态分析等。
5.前庭功能检查:
眼震电图、EVMP、视频头脉冲检查。
耳石症治疗
1.耳石复位:医生会根据不同眩晕类型选用不同的复位手法,可徒手进行,耳石复位操作虽简单,但常常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此操作应该由专业医师判断后操作。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并不能使耳石复位,当发生下列情况时考虑药物辅助治疗:当合并其他疾病时,应该接受原发疾病的药物治疗;为了缓解患者眩晕症状,可考虑异丙嗪,有一定疗效;复位后如果还有头晕、平衡障碍的不适,可接受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如倍他司汀、银杏叶提取物等。
水平半规管耳石复位过程动作示范:
第一步头部前倾:患者取平卧位,让头部前倾30°。
第二步间歇性翻滚身体:连续间歇性向左侧翻身,每翻90°停留1分钟,直到眩晕消失后,再次翻转。待患者恢复仰卧位时,需要静息3-5分钟,眩晕消失后结束。
特别提示:
1、日常应避免剧烈活动以及急剧的体位变化,如打篮球、陡然起身等;
2、对于容易摔倒的患者,日常行走建议使用拐杖;
3、睡觉时应根据病情采取特定睡眠体位,如健侧卧位,避免压迫患侧,可缓解症状及预防疾病复发。
后半规管耳石复位过程动作示范:
第一步旋转头部:患者取坐位,让患者头部转向右前方45°。
第二步快速后躺:让患者迅速向后倒下,使头部与床面呈30°角。嘱患者向正前方凝视,观察1分钟,直到眩晕消失。
第三步旋转头部:让患者头部转向左前方45°,观察1分钟,直到眩晕消失。
第四步侧翻身体:让患者向左侧翻身,同时头部跟着旋转,保持头部和肩膀的位置,观察1分钟,直到眩晕消失。
第五步迅速坐起:让患者迅速坐位,保持静息状态3-5分钟。
特别提示:
1、复位过程中,最好有家人在旁保护,避免因眩晕发作而摔倒;
2、日常应避免剧烈活动以及急剧的体位变化,如打篮球、陡然起身等;
3、睡觉时应根据病情采取特定睡眠体位,建议患者采取健侧卧位,避免压迫患侧,可缓解症状及预防疾病复发。
病案分析
患者中年男性,以“头晕:恶心、呕吐1天”为主诉入院,20天前有外伤致脑出血及颈部损伤病史,入院后查体:双眼有水平眼震,共济检查不能配合,双侧病理征未引出。颅脑MR平扫未见异常。前庭功能检查如下:
分析后半规管耳石脱落,给予耳石复位治疗后,头晕明显改善!外伤所致位置性眩晕需要反复耳石手法复位及康复锻炼治疗!
如有头晕病人可到神经内科一病区就诊,给予专业周到系统的检查和治疗!
??:-
-
素材来源:神内一病区杨硕
编辑:胡钰付春晓
医院
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