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28日是第十一个“世界肝炎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疾控局确定年的宣传主题是“积极预防,主动检测,规范治疗,全面遏制肝炎危害”,旨在号召公众积极主动接种肝炎疫苗,主动进行体检了解肝脏健康状况,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接受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全面遏制病毒性肝炎对人类健康的威胁。
之所以选定7月28日,是因为这一天是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巴鲁克·布隆伯格的生日,他发现了乙肝病毒并开发出了病毒诊断检测方法和疫苗。
说起肝脏,这真是一个勤劳的器官。
它夜以继日、安安静静地工作着。它是如此重要,我们却很少能感受到它的存在。
它不像心脏、肺、胃等器官,一言不合就让你“心惶惶”“咳不停”“反酸水”。
很多情况下,即使肝脏“感觉不好了”,也不吭声不抱怨。因为肝脏里面没有痛觉神经,难以直接向神经中枢传达信号。
对于一般的损伤,肝脏以其强大的代偿和再生能力默默承受,不给主人添麻烦。换个角度说,这意味着轻度肝脏损伤和早期肝肿瘤症状较少,易被忽略,真到发现时已是肝硬化甚至肝癌!
肝脏“默默扛下所有”,我们更要饮水思源。如何保护我们的小心“肝”呢?
肝炎是什么?肝炎是一个由病毒引起、没有症状的无声杀手,在感染者发展到肝癌和肝硬化(肝脏瘢痕化,使得肝脏清除血中毒素的能力下降)之前的数十年里,它无声无息地造成肝损害。
肝炎病毒有五种主要毒株,分别称为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虽然它们都会引发肝病,但它们在重要方面各有不同,包括传播方式、疾病严重程度、地理分布和预防方法。
乙型和丙型肝炎导致数亿人患有慢性病,并且是肝硬化、癌症和病毒性肝炎引发死亡的常见致因,对大多数人来说,检测和治疗仍然遥不可及。甲型和戊型肝炎病毒则很少引起危及生命的疾病。丁型肝炎是发生在乙型肝炎患者身上的一种附加感染。
警惕这些易伤肝的危险因素01病毒感染某些病毒特别喜欢肝脏,它们叫做嗜肝病毒,包括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戊型肝炎病毒(HEV)等。
我国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约有90%有HBV感染的背景,因此有效防控HBV感染是预防及减少HBV相关肝病的重要措施。HCV通过血液传播,特别是静脉吸毒、纹身以及应用血制品,都是感染HCV的重要途径。
02寄生虫感染近年来中华分支睾吸虫(肝吸虫)的感染有所增加。肝吸虫常寄生于淡水鱼体内,也可寄生于深海鱼如三文鱼体内,食用被污染的生鱼等,会导致肝胆系统疾病,甚至引发肝胆系统癌症。因此,食用生鱼片时,一定要注意是否通过严格的检验。
03代谢相关疾病肥胖可以引起脂肪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糖尿病不仅会造成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还与肝肿瘤的发生相关。值得一提的是,糖尿病是肝脏细菌感染(细菌性肝脓肿)的重要诱发因素。
04酒精酒不等于酒精,但长期大量饮酒,一定会摄入大量酒精,长此以往,必定造成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的发生等。
05药物很多药物都有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某些处方药,如抗结核药、降胆固醇药、化疗药等,在使用时,应密切观察肝功能变化,及早发现药物性肝损伤。非处方药如感冒药中,常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应用剂量较大,也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