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的认知与治疗

外痔肿痛是因外痔肿胀,患者自觉局部疼痛的一种症状,是肛肠外科中最常见的急症之一,一般多见于血栓外痔和炎性外痔。

年我国曾在全国进行了肛门直肠疾病的普查,痔疮的发病率最高,占各类肛肠病的87.25%。近几年痔疮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本病好发于20岁以上的成年人,儿童很少发生。

外痔肿痛一般多因外痔血栓形成或肛缘皮肤损伤感染所致。其发病特点是:发病急,局部疼痛较剧烈,可出现水肿、出血、瘀血、分泌物增多,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困难,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目前,对于外痔肿痛的患者一般多采用手术疗法

和非手术疗法两种方法。手术疗法虽然术式简单,但是手术毕竟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会引起组织损伤、出血量过多等一些问题,许多患者都不愿接受。因此,非手术疗法应作为临床的首选疗法。但无论是哪一种方法,疗效的好坏是患者和医生最关心的问题。

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中医辨证思想为指导,结合现代药理研究,研制成痔疮散熏洗坐浴治疗外痔肿痛,经临床观察,取得满意疗效。

概念

痔疮在临床中是常见病、多发病,故民间有“十人九痔"之说。痔名的提出首见于《山海经》,《山海经·南山经》云:“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壮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痔"的文字记载。在中医古籍文献中,痔有三种不同的含义:

一、是把人体孔窍中凡是有小肉突出的疾病都统称为痔,如《医学纲目·痔》有:“如大泽中有小山突出为痔,人于九窍中凡有小肉突出,皆日痔,不特于肛门边生,有鼻痔、眼痔、牙痔等其状不一。"由此可见古人对痔的命名主要是根据其病变形态特征而命名的,所以把人体各部分有小肉突出的疾病都称为痔;

二、是所有肛肠疾病的总称,如《说文解字》有:“痔,后病也。"后病即下部肛门疾病;

三、是现代意义上的痔疮。就祖国医学对痔疮病因病机的认识略述如下。

、外感邪气外感风湿燥热邪气侵袭机体,不得从体表宣泄,留于体内,下注大肠,致使湿热蕴结、燥热郁结、气血运行不畅,血液淤积结滞不散而发为痔。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有:“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宋代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中日:“不避严寒酷暑,或久坐湿地,恣意耽着,久忍大便,遂致阴阳不和,关格壅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刘完素《内经运气要旨论》中提N-“风湿邪热,功于肠中,致使大便涩而燥,热郁血,热散而流溢,侵淫肠里,久而不愈乃作痔,??当泻三焦。’’李东垣《脾胃论》中提出了“是湿热风燥四气而合”的成痔说。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中说:“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医学传心录》中提N-“痔疾者,湿热之气所主也,如树牛菌物,必因湿热而生。"形象的说明了湿热生痔的道理。以上文献中都说明了风湿燥热外邪可以引起痔疮的发生。此外,寒邪也可以引起痔疮的发生。《医学纲目·痔》中提到“痔发皆属寒"。寒为阴邪,其性凝滞,易阻隔经络气血,若寒邪入于经络,日久则气血凝滞,易发为痔疮。

、饮食不节,大便失调中医理论认为痔疮的发生与饮食不节,大便失调关系密切。由于饮食没规律,饱食酗酒,过食生冷辛辣及肥甘之品,出现燥热内生,湿滞中阻,而形成大便不正常,或久泻久痢,或便秘燥矢,或久忍大便,蹲厕过久,均能引起痔疮的

发生n1。《素问·生气通天论》日:“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游为痔。"宋代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中记载:“??多由饮食不节,醉饱无时,恣食肥腻、胡椒辛辣、禽兽异物,任情醉饱??久忍大便??乃生五痔”,说明了饮食不节,大便失调是形成痔疮的重要因素。此外,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日“忍大便不出,久作气痔。”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亦日“又有久泻、久痢而生痔者。"清代顾世澄《医疡大全》中记载“痔疮初起??有耽于醇酒者;有好嗜辛辣煎炒炙赙者??又有妇女血燥,大便秘结,用力努挣而成者??又有久痢气陷而成者,种种皆能成痔。"《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中云:“食气流滞,则湿热之气,游积于阳明大肠而为痔。饮食不节、醉饱、嗜食辛辣油腻炙博厚味等,肠胃易生湿积热,湿热下注,蕴积日久不散,下趋大肠,蕴而为痔。"

、情志失调情志失调也是痔疮发病的原因之一。大怒大恐使气血逆乱,经脉纵横,浊气瘀血流注于肛门而为痔;用心忧思过度,暗耗气血,气血亏虚下脱而不得,亦蕴而为痔瞳。如《薛氏医案》中已明确指出情志失调与痔疮的关系,“喜则伤心,怒则伤肝,喜怒无常,风血侵入大肠,致谷道无出路,结积成块,出血生乳,各有形相。”清代吴谦《医宗金鉴》日:“或忧思太过,蕴积热毒,愤郁之气,致生风、湿、燥、热,四气相合而成。"

、坐久站,负重远行久坐久站可使气血失和,负重远行则气耗而虚,均容易使血液留滞,瘀血郁积,湿热下冲肛门而发为痔疮。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痔疮论第三十》中日“夫痔者,??或因久举而血脉不行,??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俱能发痔。’’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中记载“又有因勤苦劳役,负重远行,以致气血交错而生痔者。”清代顾世澄《医疡大全》中记载“痔疮初起,有奔走过急,瘀凝肠分,流注肛门者??有久坐气血凝聚者??"

、人行经,多产妇女可因难产久坐或产后用力太过,气血两亏,无以摄纳或者瘀血结滞肛门而成痔;或因经期伤风受湿,邪气、余血流于大肠而生痔。如《外科肩玄》云:“痔日肠游是也。妇女因产难久坐,或经行时因气怒伤冷受湿,余血渗入肛门边而

生。”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中记载:“又有产后用力太过而牛痔者"。清代顾世澄《医疡大全》中提到:“妇人产后用力太过,瘀血凝滞亦能致此。"《薛氏医案》中说到:一“原痔者,??妇人因经后伤冷,月事伤风,余血在心,经血流于大肠??"

、脏腑虚弱,气血亏虚脏腑本虚,经脉气血运行无力,复因湿热邪毒壅滞,下注于肛门而成痔疮。《丹溪心法》中就记有:“痔者皆因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以致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为痔也。"这里明确指出了痔疮的基本病机。

宋代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中说:“人生素不能饮酒亦患痔者,脏虚故也。"清代顾世澄《医疡大全》中又提到“??有久咳气虚,群火灼阴而成者,更有脾泻肾泄,元气下陷而成者??”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中说:“久病咳嗽而后生痔。"充分说明

了痔疮的发生同脏腑虚弱有着密切的联系。

、房事不节痔疮的发生与房事不节也有密切的关系。房劳过度,耗伤阴血,热毒乘虚下注肛门而生痔疮。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中提到:“痔总不外乎醉饱入房,筋脉横解,精气脱泄,热毒乘虚下注??’’。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日:“诸痔皆由伤风,房室不慎,醉饱合阴阳,致劳扰血气,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清代顾世澄《医疡大全》中提到:“有色欲违度,忍精强固者。"明代《奇效良方》中说:“若人醉饱行房,精气脱泄,其脉空虚,酒热之毒,流着于脉;或醉饱,淫极而强忍泄;或用药固其精,弗能泄越,停积于脉,归注大肠,以致本乘火势,而侮燥金,以火就燥,则大便闭而痔漏作亦。"

此外,痔疮的形成与遗传体质也有关系。《疮疡经验全书》说:“诸痔??亦有父子相传者,母血父精而成。”明代薛己《薛氏医案》云:“原痔者??或母腹中受热也。"说明痔疮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宋代窦汉卿《疮疡经验全书》中记载:“阴阳不和,关格

壅塞,风热下冲,乃生五痔。”指出了阴阳不和,关格壅塞也是痔疮病发生的病因之一。

综上所述,痔疮的病因病机在《外科正宗》和《外科大成》中就有概括性叙述“夫痔者,乃素积湿热,过食炙爝,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过伤生冷,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又或酒色过度,肠胃受伤,以致浊气瘀血流注肛门,俱能发痔。然而饱食而成此症者必有其因。其因惟何:盖因饱食之后,或暴怒,或努力,或枯坐,或酒色,妇人或难产,d,JL或夜啼等因,致气血纵横,经络交错,流注肛门而成此痔矣。如其肿者湿也,痛者火也,痒者风也,闭结者燥也。"

痔疮治疗概况

痔疮病治疗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长期以来是我国痔病治疗学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方法包括内治法和外治法两种。手术疗法是目前常用的效果比较确切的一种治疗方法和手段,其术式包括多种。

一、非手术治疗

、内治法

(1)、临床分型

(2)、辩证施治

、外治法

(1)、中药熏洗牮浴法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在祖国医学宝库中已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熏洗疗法也称洗涤法,是将中药煎成汤剂,趁热熏洗和浸泡患病部位,依靠热力和药物的作用,使气血流畅,腠理疏通,软坚散结,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杀虫止痒等作用,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2)、中药外敷法外敷法就是将药物直接涂敷于患处,具有消肿止痛、收敛止血、祛腐生肌等作用。其外敷药物的种类各不相同,所以用药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来选用不同种类的药物,一般有膏剂,散剂,有制作成纱条,也有做成药疔等等

(3)、塞药法塞药法一般是将药物制成栓剂塞入肛门内而达到治疗效果的方法,中医使用的栓剂最早出现于《五十二病方》,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栓剂的应用有了较大的进展,适应症日见广泛。

(4)、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治疗痔疮在《黄帝内经》就有所记载。晋代《针灸甲乙经》中载:“痔痛,攒竹主之;痔,会阴主之。之后历代医家记载许多关于治痔的穴位和方法。针灸对痔疮的出血、肿痛、脱出等都有良好的作用和效果,配合熏洗疗法治疗效果更加。

二、手术治疗

、中医枯痔疗法

枯痔法即以药物敷于二、三期能脱出肛外的内痔痔核的表面,具有强腐蚀作用,能使痔核干枯坏死,达到痔核脱落痊愈的目的。

、注射疗法注射疗法就是直接将药物注射于痔的粘膜下层和痔的血管周围,引起无菌性的炎症反应,从而达到痔核硬化萎缩或坏死脱落的目的。

、挑治疗法挑治疗法属于古代刺络的范畴,是运用针挑或刀割断人体某些特定部位的皮下组织,以加强刺激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结扎疗法结扎疗法早在《太平圣惠方》中就有记载说“用蜘蛛丝,缠系痔鼠乳头,不觉自落。”

、外剥内扎术外剥内扎术是目前临床上最为常用的手术方式,其优点是手术简单,缺点是由于破坏了齿状线及部分肛垫组织,因此术后排便功能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会出现肛门坠胀等不适症状,并且由于手术创面大、愈合时间长,容易出现严重疼痛、肛门水肿、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

、外剥内扎改良术随着发展,外剥内扎术也在不断的进行改良。、切除缝合术切除缝合术又叫闭合式痔切除术,是将外痔切除剥离至齿线处,用止血钳钳夹痔块,用丝线结扎切除痔块,后缝合创面的一种手术方法。

综上所述,痔疮是一种多发病,由于发病部位特殊,与人们日常工作息息相关。长期以来,有关痔疮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研究取得了进步,治疗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但在认识上还存在很大的争论。近年来,在痔的治疗理念上,愈来愈多的学者己放弃逢痔必治的观念,改为只对有症状的痔进行治疗,在治疗目的上也由过去以消除痔块为目的治疗,逐步改为消除症状为目的治疗。这样非手术疗法应该是治疗痔疮病的首选,所以非手术疗法治疗痔疮应是临床医生今后的方向。

创新改变世界

小红帽期待并珍视

与您的每一次交流与合作

为打造安全绿色的无人生产环境

我们砥砺前行,不改初心!

产品更多技术资料,后期实时发文;

扫一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nongzhong.com/gzyy/67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