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有哪些危害 http://pf.39.net/bdfyy/bdfal/160202/4768975.html作者:感控plus运营团队赵芸编辑:高少卉导读:
感控组作为评审的六大组之一,在评审备战和实战过程中备受全院重视,医疗方面作为检查重点更是让医生煞费苦心。笔者结合自身迎评的实际工作情况,汇总出如下两大方面的院感组医疗方面检查问答,供大家参考,助力评审。
前几日的护士篇(点击查看:等级评审丨控感组专家现场检查提问---护士篇),受到大家的广泛 医院感染: 1.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医院感染。 2.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 4.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 5.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疮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 6.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 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医院内急性发作。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作出病原学诊断。3.这个诊断标准是第几版的?回答要点:年发布的4.院内感染部位都有哪些?回答要点: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腹部和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手术部位皮肤和软组织骨、关节生殖道口腔其它部位只要可能被感染的部位都可能是院内感染。5.如何进行经验性用药?回答要点:根据感染部位的常见感染细菌,结合我院每季度感控办发布的细菌耐药趋势图进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必要时请临床药师或相关专科会诊。6.血标本的送检指征有哪些?回答要点:一、菌血症采血指征:1.患者出现发热或低温,或寒战;2.白细胞计数增多(10..0x/L),中性粒细胞增多;3.白细胞计数减少(3.0x/L);4.皮肤粘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休克等全身感染症状;注:具备以上之一,又不能排除细菌、真菌血流感染的,就应进行培养。医院获得性肺炎、血管置管48h或免疫缺陷伴全身感染症状。二、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标本采血指征:1.不明原因发热,持续1w;2.伴有心脏杂音或心脏超声发现赘生物;3.原有心脏病基础上、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患者。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采血指征:1.血管内置管1d或拔管48h;2.发热、寒战或低血压等全身感染表现;注:不能排除由血管内导管引起感染可能的,应多次进行血培养检测。7.血培养采血时间?回答要点:1)应在寒战或发热高峰前30—60min内采血,或于寒战或发烧后1h进行;2)应用抗菌药物前;3)PICC等血管置管48h;8.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什么?回答要点:根据临床知识9.检验科汇报结果为多重耐药菌,你看到药敏单,你该采取哪些措施?回答要点:首先看患者症状是否好转如若好转则不进行调整用药,如若没有好转则参考药敏结果调整用药,必要时请临床药师或专科会诊;其次该患者为多耐患者,对患者采取单间或者保护性隔离措施(保护性隔离是指将该患者不与免疫力低、手术或者容易被告感染的患者安置于同一间病房),严格落实手卫生,悬挂或黏贴多耐标签,诊疗操作单上注明多耐,每日查房放到最后一个,督促护工及保洁人员落实好消毒隔离措施等10什么时候解除隔离?回答要点:症状好转或者感染部位细菌转变为普通细菌,耐万古霉素的多耐患者需要至少连续两次阴性。11.如果同一房间的两个患者也检出是同一种细菌这个时候该如何处理?回答要点:医院感染暴发,一线报二线二线报三线上报至主任,逐层上报,经主任核实后,由主任上报感控办,科室采取单间隔离或者将三人安置在同一间病房,避免交叉感染,对症治疗,必要时请会诊,感控医生进行流调,感控护士对现场进行采样。12.医院感染暴发定义13.手术部位感染的防护措施都有哪些?(手术科室)1.手术前。(1)尽量缩短患者术前住院时间。择期手术患者应当尽可能待手术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术。(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3)正确准备手术部位皮肤,彻底清除手术切口部位和周围皮肤的污染。术前备皮应当在手术当日进行,确需去除手术部位毛发时,应当使用不损伤皮肤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发。(4)消毒前要彻底清除手术切口和周围皮肤的污染,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适的消毒剂以适当的方式消毒手术部位皮肤,皮肤消毒范围应当符合手术要求,如需延长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时,应当扩大消毒范围。(5)如需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手术患者皮肤切开前30分钟—2小时内或麻醉诱导期给予合理种类和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需要做肠道准备的患者,还需术前一天分次、足剂量给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药物。(6)有明显皮肤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参加手术。(7)手术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行外科手消毒。(8)重视术前患者的抵抗力,纠正水电解质的不平衡、贫血、低蛋白血症等。2.手术中。(1)保证手术室门关闭,尽量保持手术室正压通气,环境表面清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数量和流动。(2)保证使用的手术器械、器具及物品等达到灭菌水平。(3)手术中医务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技术原则和手卫生规范。(4)若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者手术时间长于所用抗菌药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毫升的,手术中应当对患者追加合理剂量的抗菌药物。(5)手术人员尽量轻柔地接触组织,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减少组织损伤,彻底去除手术部位的坏死组织,避免形成死腔。(6)术中保持患者体温正常,防止低体温。需要局部降温的特殊手术执行具体专业要求。(7)冲洗手术部位时,应当使用温度为37℃的无菌生理盐水等液体。(8)对于需要引流的手术切口,术中应当首选密闭负压引流,并尽量选择远离手术切口、位置合适的部位进行置管引流,确保引流充分。3.手术后。(1)医务人员接触患者手术部位或者更换手术切口敷料前后应当进行手卫生。(2)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时,要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换药流程。(3)术后保持引流通畅,根据病情尽早为患者拔除引流管。(4)外科医师、护士要定时观察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情况,出现分泌物时应当进行微生物培养,结合微生物报告及患者手术情况,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及时诊断、治疗和监测。14.手术部位感染诊断标准有哪些?(收住术后患者)回答要点: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分为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切口深部组织感染、器官/腔隙感染。(一)切口浅部组织感染。手术后30天以内发生的仅累及切口皮肤或者皮下组织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2.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3.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1.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2.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手术部位感染。3.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烧伤创面。(二)切口深部组织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深部软组织(如筋膜和肌层)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从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2.切口深部组织自行裂开或者由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同时,患者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热,肿胀及疼痛。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切口深部组织脓肿或者其他感染证据。同时累及切口浅部组织和深部组织的感染归为切口深部组织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无须再次手术归为深部组织感染。(三)器官/腔隙感染。无植入物者手术后30天以内、有植入物者手术后1年以内发生的累及术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脓液。2.从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组织中培养分离出致病菌。3.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病理学或者影像学检查,发现器官或者腔隙脓肿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证据。15.现场操作外科刷手外科免冲洗手消毒方法C.1按照7.2外科洗手的方法与要求完成外科洗手。C.2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放置在左手掌上。C.3将右手手指尖浸泡在手消毒剂中(≥5s),见图C.1。C.4将手消毒剂涂抹在右手、前臂直至上臂下1/3,确保通过环形运动环绕前臂至上臂下1/3,将手消毒剂完全覆盖皮肤区域,持续揉搓10s~15s,直至消毒剂干燥,见图C.2~-图C.5。C.5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放置在右手掌上。C.6在左手重复C.3、C.4过程。C.7取适量的手消毒剂放置在手掌上。C.8揉搓双手直至手腕,揉搓方法按照附录A医务人员洗手方法A.3.1至A.3.5揉搓的步骤进行,揉搓至手部干燥。C.9手消毒剂的取液量、揉搓时间及使用方法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16.定植多重耐药细菌该部位无炎症表现则该患者需要隔离吗?需要上报院内感染吗?回答要点:需要隔离,避免该细菌对其他患者致病,但是不需要上报院内感染,因为无炎症表现,属于定植。17.手卫生定义?为医务人员在从事职业活动过程中的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18.什么是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是指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预防措施。19.什么时候需要洗手然后做手卫生?a)接触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病原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b)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査、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20.什么时候需要洗手?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b)可能接触艰难梭菌、肠道病毒等对速干手消毒剂不敏感的病原微生物时。21.什么时候做手卫生?a)接触患者前。b)清洁、无菌操作前,包括进行侵入性操作前。c)暴露患者体液风险后,包括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d)接触患者后。e)接触患者周围坏境后,包括接触患者周围的医疗相关器械、用具等物体表面后。2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有深静脉置管患者病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23.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措施有哪些?1.置管时。(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2.置管后。(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感控钥匙2.0
随着8月27日感控plus系列直播课之等级评审最后一次课程的结束,等级评审这个系列课程也全部结束。五次课程,医院等级评审中的感控相关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通过他们的经历告诉大家应该如何做好等级评审工作,那么“感控钥匙”也升级为2.0版本。+99元,即可将价值元的等级评审课收入囊中。这次别在错过优惠~!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