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男性患者,31岁,因“反复肛旁包块疼痛8月伴发热、流脓血3天”于大年初五(年2月09日)医院肛肠科。
患者在8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现肛门骶尾出现一包块,约鸡蛋大小,包块皮肤红肿,触之质硬,触痛明显,肛门疼痛,呈持续胀痛,便后肛门痛疼加重。医院诊断为“肛周脓肿”,予肛周脓肿(截石位6点钟方向)切开引流术,术口间断换药处理6个月后切口愈合。此后患者吃刺激性食物或劳累疲惫时,肛门骶尾部时有坠胀疼痛不适,休息后肛门症状能缓解。7天前因喝酒及齿刺激性食物,肛门再次出现坠胀、隐痛不适,未予处理,肛门症状加重,昨日晚上患者肛门疼痛加重,出现畏寒发热,体温38℃,肛门有黄色脓性分泌物流出,在我院诊断为肛周脓肿予左氧氟沙星静滴消炎对症处理,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遂医院肛肠科。专科查体:截石位肛门有少量黄色脓性分泌物。5、6、7点钟位距肛门3cm处可见三个约3.0cm长手术瘢痕,5点位瘢痕高于皮面,有约2.0*3.0cm大小包块,包块皮肤无红肿,皮肤无破口,触之质软,轻触痛,边界欠清。包块与肛门之间未触及索状硬物。肛门指诊:括约肌正常,直肠下段较光滑,未及质硬肿块及条索状物,肛管5、6、7钟位增厚感,触痛明显,6点位肛隐窝可触及绿豆大小硬结,退指无染血。
术前相关检查:
血常规+超敏CRP(住院):白细胞计数,14.29*10^9/L↑,中性细胞计数,10.17*10^9/L↑,红细胞计数,4.94*10^12/L,血小板计数,.00*10^9/L,CRP,57.37mg/L↑;
肛周彩超示:肛周膝胸位探查:于5-6点钟位置可探及一低回声区域,范围约12.7x10mm,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形似“漏斗”状改变,内部回声稍欠均匀,肛周低回声区域声像(肛周脓肿?请结合临床)。
肛管直肠MRI平扫示:1.肛门瘘管形成,内口位于距肛缘2.5cm截石位6点方向肛管壁;并肛周脓肿形成,2.肛门5点及6点方向皮下炎性组织影,并增强扫描管状影,结合病史考虑为手术痕迹愈合不全。
(图1)
(图2)
(该病例示意图)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辅助检查,诊断:1、复杂性肛瘘;2、肛周脓肿(后间隙马蹄形)。遂行“肛瘘挂线+肛周脓肿对口切开引流”。术后(早期)予加强抗炎及每日清洗脓腔并保持引流通畅,(后期)予促进术口愈合等对症支持治疗。现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医院肛肠科专家温馨提醒:
肛周脓肿根治性手术的复发率相对较高,甚至形成肛瘘等并发症,与患者的术后护理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手术后,患者不应掉以轻心,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尽可能避免事故发生。
1、保持粪便软化,最好养成每天排便的习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粪便对脓肿的刺激。
2、清洁肛门。便后予1/高锰酸钾溶液坐浴,这样可以有效杀死肛门内的细菌,还可以准备冲洗器以在每次排便后冲洗该区域以减少粪便的残留并减少复发的机会。
3、肛周脓肿术后仍需加强抗炎。按照医生的建议,及时服用或者静滴有效的抗生素,尽快控制炎症,防止疾病复发。
4、调整饮食。通常患者应根据清淡饮食,多吃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以减轻胃部负担,避免便秘。忌油腻,寒冷和难消化的食物,否则很容易增加胃的负担,导致便秘的发生。
虽然肛周脓肿根治性手术的复发率相对较高,但只要患者注意生活中的护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定期对部位进行消毒,就能有效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必须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相关的抗感染药物,并定期进行检查,以避免发生意外。
如有相关疾病困扰或者咨询健康预防问题,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