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6192223.html
很多找中医看过病的朋友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胃胀,拉肚子了去看中医,医生告诉说:“你这是胃肠有湿热,注意要少吃油腻的,辣的东西。”到底什么是胃肠湿热?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胃肠有湿热?平时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相信读完本文,对这些问题会有所了解。
1什么是湿热湿热,为中医名词术语,为致病因素,属于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中的两邪。亦为中医证候名,如湿热证,是指湿热蕴结体内,脏腑经络运行受阻,可见全身湿热症状的病理变化。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属于外邪,称为湿邪,多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室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其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热,也是一种邪气,致病具有炎热升腾等特性,称为火热之邪。热也可以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称内热。火热之邪侵犯人体或机体脏腑功能失调产生内热时可导致热证,热证是感受外邪,或人体机能活动亢进,阳盛阴衰的证候。热证的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干,脉数。
湿热,是热与湿同时侵犯人体,或同时存在体内的病理变化,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可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湿热证的常见临床表现:发热、身热不扬,头痛而重、身重而痛,口苦,胸痞,尿黄而短,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濡数等。
上面是百度百科对湿热的解释,可能大家读了之后还是一头雾水,因为其中涉及到相当多的中医专业知识,不明白也不妨碍我们阅读下面的文章。后文我们将用现代医学术语再稍加阐释。对于以上的内容我们只需要知道湿热是一种致病因素,有外感(由外界环境影响所致)和内生(自身脏腑代谢功能失调所生)两种产生途径。当湿热侵袭人体不同部位的时候,就会出现不同的表现。而我们所说的胃肠湿热,即是湿热侵袭胃肠致病所致的疾病状态。2湿热侵袭胃肠后人体会怎样?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胃肠道的病理表现。
若湿热主要侵袭胃的时候属于中医的中焦湿热证,患者常出现胃脘部痞满胀痛,打嗝、反酸、烧心,食欲不振,恶心,厌油腻等症状。这类患者通常西医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或伴有胃溃疡。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可见阳性。患者胃镜下多可见粘膜充血红肿。
“红”、“肿”、“热”、“痛”这在中医辨证体系下则属热象,是“火”邪致病的表现。且多伴有胃中粘液及胃酸分泌过多,这在中医辨证体系下属“湿”邪致病。
胃中的粘液和胃酸本来是人体正常分泌物,胃中的粘液有保护胃黏膜的作用,胃酸则在胃的消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当这些分泌物过量后势必成为致病因素对胃造成影响。
中医的“湿”即是由人体正常水液因机体水液代谢功能失调,水液不能正常输布到身体各部位,稽留所致。所以胃炎活动期的胃粘膜的充血,水肿,渗出等病理表现常可归属为中医的中焦湿热证。而治疗中焦湿热的药物中如黄芩,黄连,蒲公英等具有抗炎消肿的功效即中医所说“清热解毒”,同时具有抑制幽门螺杆菌的作用。藿香,佩兰,茵陈等具有促进胃吸收排空胃肠道炎性渗出物的功效,即中医所说“化湿”,且对胃液的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当我们知道了湿热在胃是怎么一回事之后,再来理解湿热在肠就容易多了。湿热在肠属于中医的“下焦湿热”,致病因素还是“湿”邪和“热”邪。胃和肠同属消化道,故湿热侵袭胃肠粘膜后病理是相似的。患者的症状多表现为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大便脓血,大便粘滞不爽,泄泻后肛门灼热等。包括西医的炎症性肠病和痢疾等有上述腹泻症状的疾病。治疗上以祛除湿热邪气为主,即在抗炎的基础上排空肠道中的致病因素及病理产物。
所以当我们看到中医用泻下法治疗泄泻的时候也就不奇怪了,这在中医学中叫“通因通用”,是一种反治法,见到实证性质的泄泻非但不止泻,反而用泻下的方法祛除致病因素,泄泻自止。
3看舌苔辨湿热
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知识,对自身状态的评估和防护。那么我们平时如何自己评估自己有没有胃肠湿热呢?告诉大家一个简易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方法:看舌苔。
舌诊在中医的诊断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对舌质和舌苔的观察可以推测身体脏腑的生理病理情况。消化系统的病变在舌象反应尤其明显,可以说舌象是一个简易的,不花钱的胃镜。
胃肠湿热的典型舌象表现为舌红苔黄腻。对没有中医专业知识的朋友来说如何辨清舌象是一件较困难的事,下面教大家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
我们正常人的舌头上都会有少许舌苔,一般是薄白的,散状,点状分布的。而当我们的舌苔成紧密聚集,成片分布,遮盖舌质的时候就叫苔腻了,这就提示有“湿”邪了。而舌苔发黄则是提示有“热”象。苔黄腻当然就是湿热之象了。
下一步我们再看看舌苔的厚薄,苔的厚薄表示湿邪的程度轻重。苔薄腻是说明湿邪较轻,苔厚腻,甚至能完全遮盖住舌质的时候则是湿热很重了,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及时去就医了。舌苔分布的部位和湿热侵袭的部位也有关系,胃肠对应中下二焦,反映在舌象上应该在舌的中部和根部。故典型的胃肠湿热的舌象是舌质红,中后部舌苔黄腻。
当我们见到自己有腻苔的时候,我们再看看自己有没有前面提到的胃肠湿热的症状?是否有胃脘部痞满胀痛,食欲不振,恶心,厌油?饭后是否会打嗝,反酸水,胸骨后有烧灼感?口中是否有酸臭味,总感觉口苦口黏?舌苔黄腻加有上述症状时,这是湿热犯胃了,此时应及早就医。
如何检查自己是否湿热犯肠?看看自己是否最近有大便习惯改变?常见的病态表现为腹痛下痢一日数次;大便在腹内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为爽;大便至肛门,有重滞欲下不下之感,总感觉排便不净。泄泻后肛门灼热,或有大便脓血。当有上述症状的时候我们都应该及时就医了,防止病情演变。
4健脾胃防湿热
那么我们在生活中如何预防胃肠湿热呢?前面我们提到湿邪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水液代谢障碍,而脾胃是水液代谢的重要环节。饮食进入人体首先经过脾胃的运化成为精微物质才能输布到身体的各个脏腑。若脾胃运化这一环节出问题了饮食水谷不化则无法输布,聚而生湿。所以我们首先应当保护我们的脾胃功能。
平时应当饮食有节律,不可过度饥饱。少食肥甘厚味,即油腻、甜腻的食物或者味道浓厚的食物,这些食物都会加重脾胃运化的负担。可是现代社会大家生活富足了,谁都免不了有时会饱食美餐一顿。那怎么办呢?这里给大家一个小贴士,家中可常备保和丸,这是帮助脾胃化食消积的药。如果大家聚餐饱食之后不妨吃一到两次保和丸,可减轻脾胃负担。
当我们发现自己已经有薄腻苔了,但胃肠道其他症状还不明显时,有什么办法祛除体内已经有的轻微的湿邪呢?下面给大家提供一个使用中医经方方子治愈肠胃疾病的医案。
江西刘枫医生:生姜泻心汤治疗肠胃疾病嗳气泛酸胃胀全消散
患者:男
年龄:47岁
初诊日期:年5月13日
主诉:泛酸,嗳气,胃脘部胀痛不适,肠鸣音亢进,无怕冷,头汗多,无头晕身痛症状,大便日三至四次,稀烂便,量中,小便次数偏多,黄色,口干渴,纳食差,心烦,睡眠不佳。双脉沉弦,舌淡,苔薄白稍腻。
处方:生姜泻心汤
方组:生姜60g炙甘草45g党参45g干姜15g法半夏60g黄芩45g黄连15g大枣12枚
剂量:十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以水ml,先煎至ml,去药渣,再煎至ml,分三次服用。
治疗效果:药后嗳气泛酸症消,胃胀不适感无,大便日一次,软,纳食好,睡眠能睡六小时。
方歌:汗余痞证四生姜,芩草人参三两行。
一两干姜枣十二,一连半夏半升量。
相关条文:伤寒汗出解之后,胃中不和,心下痞鞕,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主之。
版权声明: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删除。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平台介绍仲圣平台导师介绍涂华新讲座介绍世界都在聚焦仲圣平台仲圣经方医学的实践者和传播者涂华新导师受邀赴马来西亚讲学师友见证(部分)山西▏河南▏山东▏湖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重庆▏海外往期精彩回顾伤寒论中十大常用调节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方剂这个部位,拉的越多,肾就越好,男女都适合
漫画中医:笑着笑着就一口气把年的中医历史看完了
春天到,肝火旺,莫名烦躁和焦虑,解药就在你身上!
治病的根本大方向,皆在此篇……
打通这条经络——重病、急病、怪病难上身
特别提醒美好的一天,希望仲圣平台的文章能够带给你一天的好心情,喜欢文章的话别忘记点击文章右下角“在看”两个字或者分享朋友圈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