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

                                              

肛瘘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肛瘘是脓肿后时代,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英文名Analfistula,中医称为肛漏。典型的肛瘘就是一根通畅的完整的管道,一头在肛窦,一头在肛缘外,或在直肠壁。非典型肛瘘一般只有内口而没有外口,或虽有内口又有外口,但中间瘘管闭塞,或只有外口,内口找不到,或干脆就只有一硬结。

      

肛瘘占肛肠病的发病率,国内统计为1.67%~2.6%,国外为8%~20%。发病年龄以20~40岁青壮年为主。婴幼儿发病者亦不少见,主要见于男孩,女孩少见,男女孩比例为5:1。

      

病因

1.肛周脓

肛周脓肿自行溃破或切开引流后造成。

2.直肠肛门损伤

外伤、吞咽骨头、金属,肛门体温计,肛门镜检查等损伤肛管直肠,细菌侵入伤口即可引起。

3.肛门裂反复感染

肛门裂反复感染可并发皮下瘘。

4.会阴部手术

内痔注射误入肌层或手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缝合后感染,前列腺、尿道手术后感染等,均可波及肛门直肠引起脓肿及瘘。

5.结核

既往报道结核病并发结核性肛瘘者甚多。高达26.9%,近年来明显下降为4%~10%。主要为吞咽结核菌引起,少数也可血行感染引起。

6.溃疡性大肠炎

7.克罗恩病伴发

克罗恩病伴发肛瘘者高达14%~76%。

8.直肠肛管癌

直肠肛管癌波及深部并发肛瘘。

9.血行感染

糖尿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病,因机体抵抗力降低,常由血行感染引起肛瘘。

10.其他

淋巴肉芽肿,放射菌病,尾骶骨髓炎,直肠、乙状结肠憩室炎等也可引起肛门直肠脓肿及瘘。

      

临床表现

      

1.流脓

周期性发作,时有时无,脓液较少。

2.肿痛

一般不疼,当脓液积存于管腔内引流不畅时,局部胀痛,当脓液流出后疼痛马上减轻。

3.肿块

大部分患者可在肛缘触及索条状硬块,按压轻度疼痛。

4.瘙痒

脓液经常刺激瘘口周围皮肤,致肛门皮肤瘙痒或湿疹。

5.全身症状

(1)一般无全身症状。

(2)复杂或迁延日久常有排便困难、狭窄、贫血、身体消瘦、精神萎靡、神经衰弱等症状。

(3)继发感染时有不同程度的体温升高等全身症状。

                

分类

      

肛瘘是复杂的,需要对它们进一步细分。国内外从多个角度给出很多分类方案。这里介绍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分类方法。

1.高位低位

年英国S.mark医院的Millgan和Morgan用齿线作为分界线。这种分法简单明了,实用性很强。齿线是肛门与直肠的分界线,可以在肛门镜下清晰可见。齿线处的肛窦是肛瘘的感染内口,以此线为起点,向上就是高位肛瘘,向下就是低位肛瘘。

年国内肛肠界在河北省衡水市召开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肛肠会议,在这次会议上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深部是高低位的分界线。

2.单瘘多瘘

数外口或数瘘管,如果就只有一个,称为单纯性肛瘘,如果是多个,就叫复杂性肛瘘。但有些瘘管过长,或弯曲,临床也可以称为复杂性肛瘘。复杂性肛瘘有时是单内口,有是是多内口,这要分清,因为临床的治疗方法不同。这一分类方法是年我国学者在衡水肛肠会议上提出的,目前在临床上被广泛采用。

3.皮下黏膜下

大部分的肛瘘都穿越了肛门括约肌,但皮下黏膜下肛瘘是个例外。这是两类最表浅的肛瘘,基本都位于括约肌的内侧。位于肛缘皮下的叫皮下瘘,肛缘一周都可能发病。离肛缘都很近,一般不超过5cm,内口位于与外口对应的齿线处。位于直肠黏膜下的叫黏膜下肛瘘,内口位于同点位齿线。

      

预防

1.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和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

2.及时治疗肛隐窝炎和肛乳头炎,以避免发展成肛周脓肿和肛瘘。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排便,每日排便后坐浴,保持肛门清洁,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联系我们

-(群)







































哪里看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nongzhong.com/gzyz/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