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胰疝外科近期成功实施多项腹腔镜微创

近日,医院肝胆胰疝病区王劲主任医师团队联合麻醉科、手术室成功实施腹腔镜下肝右后叶肝癌切除术,切除肿瘤直径达8厘米,该手术体现了医院肝胆胰疝外科团队精准肝切除的综合技术能力。

60岁的靳女士因体检发现肝占位,入住医院肝胆胰疝外科病区,通过增强CT、增强磁共振等检查诊断为肝癌。明确肝癌诊断后进行多学科(MDT)会诊讨论,确定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术前完善肝三维重建成像检查(肝容积.46ml、右半肝.53ml、左半肝.93ml、病灶.5ml位于右半肝(VI、VII段)。拟定行肝VI、VII段切除术,评估剩余肝体积/标准肝体积为>60%。

众所周知,肝脏解剖结构复杂,血流丰富,其总血流量约占心脏排出量的1/4,正常可达到ml/min,并且其具有双重血液供应,包括肝动脉以及门静脉系统,与入肝血流肝动脉和门静脉伴行的还有胆管系统,三者共同走行包裹在Glisson纤维鞘内,进入肝脏内部的肝叶、肝段及肝小叶等,入肝血流在肝脏内通过毛细血管汇合,再经由肝中静脉、肝右静脉、肝左静脉等静脉所属分支,最后进入下腔静脉流回到心脏。入肝血流门静脉及肝动脉系统和出肝血流肝静脉系统,就像十指交叉的两只手,在肝内盘根错节,共同组成了肝内的管道系统,而且还可以有多种变异。肝脏手术时,需要根据病变部位及肝内的管道系统分布情况,来决定手术切除的部位和要保留的部位。因此手术前规划非常重要。

肝胆胰疝外科病区负责人王劲主任医师带领医护人员进行充分术前讨论,制定手术方案、术中及术后应急预案,众所周知,由于肝右后叶特殊的解剖结构,位置深,显露困难,需要充分游离肝脏,开放手术已是困难重重,腹腔镜下切除更是难上加难。此次手术的成功开展,填补了我院腹腔镜切除复杂性肝癌的空白,达到省级先进水平。

我们在患者住院过程中注重应用快速康复外科(ERAS)的理念,术前除了常规评估患者病情外,还将患者肝脏的薄层强化CT导入专门的图像三维重建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可非常清晰直观地看到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与血管、胆管的关系,血管及胆管变异情况,并规划切除范围及保留肝脏的多少,提高了手术的精准程度,降低了手术风险。通过医生可视化的介绍,使患者更容易了解病情、治疗方案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治疗效果,达到双方的理解和相互信任。另外,通过数字外科平台,可以在肝脏影像解剖学评估、肝脏储备功能评估、肝脏体积测量、虚拟手术乃至术中导航等诸多环节,对患者肝脏的解剖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进行量化分析和精确评估,为精准肝切除手术规划和实施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引导。

我们术中采用超声刀、双极电凝、高清腹腔镜等,依靠麻醉手术团队的低中心静脉压技术及娴熟的手术配合,为肝脏手术微创化、精细化提供了保证,为患者手术安全实施提供了保障。术中采用超声刀、双极电凝等,并与术前三维重建结合,必要时结合术中彩超,“精雕细琢”保留重要管道,保留脏器功能,真正实现了手术精准化、微创化。

肝胆胰疝外科学科带头人王劲主任带领科室人员潜心钻研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近年来先后开展了腹腔镜下肝部分切除、脾切除,腹腔镜胃、肠、胰腺手术,保留脾脏胰腺体尾切除等一系列高难度手术,术后患者均得到了快速康复。

专家推介:

王劲

肝胆胰疝病区(肝、胆、胰、脾、疝专业)负责人,主任医

河南省肠内肠外营养专业委员会委员,省数理学会人工智能普外科委员,民进党会员,山阳区政协委员。

从事普外科工作10余年,医院进修,师从我国著名普外科专家,并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

对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擅长普外科危重高龄病人的诊治管理,熟练掌握肝、胆、胰、疝、胃、结肠、甲状腺、乳腺等各种普外科传统手术,擅长腹腔镜微创手术如:腹腔镜门奇断流+脾切除术;腹腔镜结直肠癌及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单孔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等。对普外科肿瘤如:胰腺癌、肝胆恶性肿瘤、胃肠肿瘤及其他消化系统的规范化诊疗有深入研究。在中华、国家核心期刊及省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肝胆胰疝外科团队采用分段肝血流阻断,实施精准肝段切除,并最大限度保留健康肝体积,这体现肝胆胰疝外科手术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逐步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也是医院多学科协作,努力为患者提供优质健康服务的典型结果。

立足普外,环境优美,团队和谐,护理规范科学。医院肝胆胰疝外科真切地关心每一位患者,用热情、爱心、细心、耐心、智慧和技术为患者提供充满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

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nongzhong.com/gzzx/7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