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发生在我院肿瘤科二病区一名晚期癌症且发生癌细胞转移的患者成功抗癌故事。
今年53岁的李先生事业有成,但长期操劳的他体型偏胖,患有糖尿病多年。年10月,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李先生到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住院期间,他发现有便血现象,回想到一段时间以来自己时常大便带血,虽然没有腹痛、消瘦等症状,但他还是按照医生的建议做了肠镜检查。
检查结果一出来,把医生和李先生吓一跳,肠镜提示距肛缘约10厘米处的直肠发现一巨大不规则的肿物。肿物表面潮红糜烂质脆,触之易出血,活检结果为直肠中分化腺癌。想到平时应酬多,加上自己爱吃肥肉,长期超标的体重,难以避免的工作压力,他深深叹了口气。好不容易从心理阴霾中走出来,准备做手术切掉肿瘤,却在进一步的检查中发现肝脏也有肿块,癌细胞已经发生转移,手术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
平时常被人夸赞身体健壮的李先生一下子成为了一名晚期癌症患者,犹如晴天霹雳。正当他不知何去何从的时候,前来会诊的我院肿瘤科二病区孙丕云主任的一番话给了他希望:“放心吧,我们有办法为您创造手术机会,争取根治您的疾病。”看着孙主任真诚的脸,李先生的疑虑减轻了,于是他转到肿瘤科二病区开始了贝伐珠单抗联合转化治疗,也就是靶向治疗联合化疗。
从年11月到年3月,李先生先后进行了七个周期的上述治疗。意想不到的是,在中药和针灸、埋线等中医治疗的配合下,他居然没有出现恶心呕吐以及脱发等不良反应。“难道用了假化疗药?”他甚至无厘头地怀疑。但是治疗后复查的磁共振让他彻底信服了,不仅仅肝脏转移灶消失,直肠的肿块也缩小了。休息一个月以后,李先生就可以做手术切掉直肠的肿瘤,从而获得根治。
年11月治疗前的肝脏磁共振检查显示:肝S7、S8段病变,考虑转移瘤(较大病灶约64×36×77毫米,较小病灶约13×13毫米),考虑转移瘤。年3月治疗后的肝脏磁共振显示:肝脏病灶已基本消失。
▲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肝脏病灶对比图▲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直肠病灶对比图实实在在的治疗效果让李先生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目前仍在服用中药的他感慨地说:“中西医结合的力量太伟大了,祖国传统医学与现代精准医学相配合,居然能创造难以置信的奇迹。”
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就是以肿瘤细胞的标志性分子作为靶点,研制出一系列有效的阻断剂,干预细胞发生癌变的各个环节。比如可以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干扰细胞周期、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细胞转移、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以及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途径,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转化治疗
通过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将不可切除的肿瘤转变为可以切除,使病人得到根治的机会,从而达到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
医院肿瘤科二病区简介
医院肿瘤科二病区为广西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广西“十二五”中医肿瘤重点专科,广西中医药防治肿瘤专科创新平台副组长单位。科室开放床位张,共有医护人员50余人,副高以上职称6人,主治医师4人,医学博士3人。设放射治疗室、核医学检查室、中医外治室及肿瘤专科门诊。拥有全新进口直线加速器,Panical治疗计划系统,射频消融仪器、CT及彩超定位系统等先进设备。开展三维适形放疗及调强适形放疗技术、射频消融治疗、在NCCN指南指导下开展规范、个体化的化疗、生物靶向治疗、介入治疗、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等多种肿瘤治疗方法。
科室收治病种齐全,包括肺癌、乳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胃癌、肠癌、肝癌等消化系统肿瘤,鼻咽癌、喉癌等头颈部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以及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等全身恶性肿瘤。秉承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的原则,积极发挥中医优势,多年临床经验已研制多种抗肿瘤制剂和经验方。特色中医治疗包括:全身调理、局部外敷、泡洗、雷火灸、中药灌肠,中药注射、中药灌注、中药离子导入,其中,科室独创的“头皮花针疗法”针对性的治疗化疗患者的失眠取得显著效果。门诊常年接诊患者超人次,多年来获得患者的广泛好评。
团队出诊信息
柳侯院区门诊:2号楼二楼诊室,-;
东院门诊:三楼A区14号诊室,住院部:东院住院楼8、9楼,医办-/护办。
文/图:石彧
编辑:焦怡
责任编辑:张媛
审核:郑和良、陈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