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天性精力旺盛、好奇心超强、又没有危险意识,可能面临意外伤害风险。坠床、磕破皮、异物梗住呼吸道、擦伤、烫烧伤乃至溺水等等意外伤害总会突如其来。夏季户外活动时间长,意外伤害的风险更高。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意外伤害是世界各国0-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每年有90万左右儿童因意外而死亡,占儿童死亡率的20%以上,其中半数以上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家庭。
儿童意外伤害防不胜防,对于家长而言,不仅仅要牢牢看住孩子,还需要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这样一旦发生意外,或许就能够及时应对。下面为大家盘点几种比较常见的意外伤害。
一定要说下:意外伤害问题用佑三的方法也很简单、很安全、很有效哟,后续我们会教给大家如何用佑三应对意外伤害!
01
擦伤
擦伤,就是“擦破皮儿”了,主要是比较浅层皮肤的损伤。浅一些的伤口几乎不出血,有的会有一些“流水儿”,量也很少,疼痛不重;深一些的则会有明显的出血,伤面渗水也比较多,疼痛感重。
在夏天,这种伤多见于孩子们的肘部和膝盖,由于是关节、总在动的地方,所以往往疼痛感会更明显一些,愈合也相对比较慢。
遇到这种伤,我们可以先用清水或湿纸巾将伤口擦洗干净,然后用碘伏消毒,之后用纱布包扎。
如果擦伤的面积比较大,或伤口上沾有无法自行清洗掉的污物,或者受伤部分肿胀、疼痛严重,甚至血流不止,则要就医处理。
02
烧烫伤
儿童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玩饮水机的热水开关、拨弄厨房里或餐桌上的热汤热饭……这些情况经常出现。还有就是有些家长不注意,倒洗澡水时先倒热水,然后又忘了倒凉水,把孩子烧烫伤。
尤其夏天孩子穿的还少,一旦烧烫伤特别严重而且容易留疤,那该怎么办呢?
第一,要离开热源,避免持续伤害;
第二,用大量冷水冲洗或者将伤处浸泡在冷水中(最好不低于5摄氏度,避免冻伤),持续半个小时;
第三,如果伤处表面有衣物,应立即脱下,但要注意如果与伤面有粘连,不要贸然揭开,可用剪刀剪去周围的衣物。如果烫伤、水泡面积大,建议大家及时就医。
对于表面没有水泡仅有发红的烫伤,可以在充分冲、浸冷水后(不局限于半个小时)外出;有些时候虽然有水泡,但水泡小且少,也可以同样处理,但要注意最好不要弄破水泡;
总之伤后立即脱离热源和冲泡冷水这两步是非常必要的。
03
异物梗阻
小孩子有时经常在吃东西的时候,出现异物梗阻气道,这是非常危险的,有可能造成窒息,预防很关键,爸爸妈妈们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
●尽量不要在吃饭时看视频,尤其是特别搞笑、惊吓的。
●不要给4岁内的孩子吃果冻、爆米花、整粒花生米。
●给孩子吃带核的水果时,把果核取出。
●一般来说1/4个葡萄大小的食物,孩子吞食起来问题不大,但孩子吃东西时,尤其是颗粒状、硬物的时候,家长应该在旁边看着。
●不要让孩子在跑、跳、玩耍的时候吃东西。
如果出现异物梗阻呼吸道的情况,可以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尽快送医。
04
挫伤或肿痛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软组织受损伤了,一般是孩子奔跑玩耍摔倒了,磕碰挫伤了,一般表皮没有破,一些出血或组织水肿积聚在皮下。咱们通常所说的“青了、紫了、肿了”多是属于这种情况,一般也会伴有局部的疼痛。当然,有些比较严重的外伤,血肿也会发生在比较深层的组织内,比如肌肉或内脏。
如果是表面的挫伤或血肿,我们通常可以先给予冷敷,用凉毛巾或冰袋敷于疼痛肿胀的部位。如果使用冰袋,可以在冰袋与皮肤之间垫一层毛巾,避免冻伤。
如果伴有肢体的变形或活动受限,以及局部肿胀和疼痛经过治疗仍在加重,则应该及时就医。
孩子的问题都不是小事,谁也无法保证意外伤害永远不会出现。所以爸爸妈妈们,尤其是新手爸爸妈妈,一定要保持警惕,学习正确科学的育儿知识,掌握一定的急救方法。
参考资料:丁香生活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