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脓肿声像图表现

来源:超声联盟

作者:曹雁

肝脓肿声像图表现

肝脓肿声像图表现:典型肝脓肿以其囊壁厚、内缘不光滑、呈虫蛀样内壁、边界不清,脓腔内可见浮动点状回声及短期内呈动态改变为特点,结合临床患者肝区触痛、发热感等可与其它病变鉴别。然而,大多数患者无明显临床表现及染中毒表现、白细胞计数典型声像图表现:

①肝脓肿早期(不典型期)病灶区不典型,囊壁未形成,表现为边界不清的局限实性低回声,伴有坏死出血时内部可见点状粗大强回声、斑片状无回声。病灶边界欠清,内部回声均匀,一周后,出现出血和坏死时,回声不均匀,可出现点、片状高回声,有时周边可见低回声晕影,与肿瘤较难鉴别,应结合临床及动态观察其改变。

②中期(脓肿形成期、成熟期)病灶可呈圆形、椭圆形液性暗区,囊壁较厚、不规则,边界不清,内壁不光滑。脓液黏稠时元回声区,可见密集弱点状回声,随体位改变而浮动。脓腔液化不全时无回声区内可见均质强回声或蜂窝状回声。阿米巴肝脓肿为单发脓腔,大多位于右肝包膜下,囊壁较光滑。病灶为边缘较清楚的无回声区,壁厚而粗糙,内壁不光整。内部回声较多变,脓液稀薄而均匀时,为干净无回声区或少量稀疏细点状回声;脓液较稠时,无回声区内可见密集漂浮细点状回声,间有散在片状、条索状高回声,可向脓腔底层集中;脓液粘稠而均匀时,可呈均质性低回声团块,酷似实质性病变;当脓肿坏死、液化不充分时,内部可有分隔样回声,或呈蜂房状小腔,其间也可有片状、条索状高回声。

③晚期(脓肿恢复期)病灶随其治疗缩小,呈不均质中强回声,为新生肝组织及坏死组织,囊壁厚而回声强。脓腔壁新生肝组织和肉芽组织生长,脓肿内部内部回声明显减小或消失,代之以斑片状、条索状高回声。肉芽组织形成和炎性浸润反复进行,病灶表现为实质性杂乱高回声团块,极易误诊为肝肿瘤。当脓肿有钙化时,又应与肝包虫囊肿相鉴别。

早期肝脓肿应与小肝癌、肝转移癌等低回声性肝癌鉴别。中期成熟期液化肝脓肿应与肝囊肿、肝包囊虫、不典型海绵状血管瘤、膈下脓肿鉴别。晚期恢复期应与肝癌坏死液化、肝破裂伤(无明显外伤史)鉴别。熟悉并掌握肝脓肿病程演变声像图表现,对不典型患者通过深入复诊,如能明确肝癌、血管瘤、肝囊肿、肝包囊虫等超声声像图特征,结合临床表现对肝脓肿不难做出B超明确诊断。

转移性肝癌:肝脏是多种恶性肿瘤最易发生转移的器官。常见的是食道、胃肠、胆胰等脏器的恶性肿瘤,其次是乳癌、肺癌、卵巢癌、子宫癌和黑色素瘤等。常为多发,较少合并肝硬化、癌栓破裂。转移性肝癌的症状出现较慢且较轻并多伴有原发癌的相应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发生肝转移性肝癌者常可能首先表现为不明原因低热。

1、直接征象

结节型:最多见,常多发,直径3cm左右,典型者呈“牛眼征”,结节可融合形成“葡萄串征”。原发癌多在肺、胃和乳腺。

巨块型:单发为主,直径5~10cm,甚至更大,内部呈混合回声。原发癌多在直肠或肾脏。

浸润型:表现为与原发癌毗邻部位的不规则块影,边界模糊,内部呈不均质低回声或混合回声。多由胆囊、右肾及右肾上腺、胃和食道直接浸润过来。该型与原发性肝癌声像表现相近,较难鉴别。

2、间接征象:随癌肿增大可出现肝内和肝外挤压征象。

(2)小细胞肝癌

(3)阿米巴肝脓肿

(4)其他如肝囊肿合并感染、腹腔内脓肿、腹壁脓肿等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nongzhong.com/gzss/2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