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花,含丰富的可溶性膳食纤维,营养价值极高。但这种“菜花”如果长在人身上,就很可怕了。尤其是长在肠道里,弄不好会要人命。这就是发病率逐年增高已经挤入恶性肿瘤前三的大肠癌。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老龄化、工业化的进程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正在逐渐上升,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结直肠癌发病率位于消化道肿瘤第一位。小于30岁的青年人结直肠癌发病率为12%-15%,直肠癌的发病率比结肠癌高,而且中低位直肠癌所占直肠癌比例高,约为70%。结肠癌根治手术后5年生存率一般为60%-80%之间,直肠癌为50%-70%。
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因其位置深入盆腔,解剖关系复杂,手术不易彻底,术后复发率高。中下段青肠癌与肛管括约肌接近,手术时很难保留肛门及其功能是手术的一个难题。也是手术方法上争论最多的一种疾病。大肠癌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以临床推理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饮食:直肠癌发病率高的国家,人均动物蛋白质、动物脂肪消费量大,其粪便中的甲基胆蒽物质增多,动物实验表明该物质可诱发结直肠癌。饮食纤维中的戊糖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高纤维饮食摄入可增加粪便的体积和重量,使粪便通过肠道速度加快,减少肠道中有害物质的形成和活性,缩短致癌物质与肠黏膜的接触时间。二、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使得肠黏膜不断重复破坏和修复的过程,从而产生癌变。三、遗传:统计数据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主要与环境有关,但也有不少癌症家族被发现,原因可能是抑癌基因突变和遗传不稳定性。四、癌前病变:直肠癌并非在肠黏膜突然发生,而是通过“正常黏膜一腺瘤一癌变”的顺序发展规律,因此如结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就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大肠癌都有哪些特有症状?
一、便血:便血是大肠癌的最早期症状。当发生少量出血时,往往肉眼看不到,通常是在做大便常规显微镜检查时,才发现有大量红细胞或大便潜血试验呈阳性。出血量较多时,一般用肉眼就能看到,血可以是鲜红,也可以是暗红。当然,大便出血不是大肠癌的特有症状,内痔、直肠息肉、溃疡性结直肠炎、肠结核等许多疾病都有便血症状,但应注意是如果有便血症状或大便潜血试验阳性,尤其是中老年患者,又经药物保守治疗无效。要想到有大肠癌的可能。二、大便习惯改变:大便习惯改变是大肠癌另一个较常见的早期症状。经常表现为大便不规律,大便次数增多,有时便秘,有时腹泻,或者二者交替发生,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便意频繁,排便不尽或肛门下坠不适等。三、黏液便和脓血便:几乎所有的大肠癌病人,出现肉眼血便时,都不是单纯的血便,往往是带有不同程度的黏液,或脓液,尤其是发生在距肛门较近的肛管、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癌肿,该表现更加多见。四、大便形状改变:主要是指发生在肛管、直肠末端的癌肿,当癌肿长到一定大小时,常使大便形状改变,表现为大便变细、变扁或有沟等,当然,痔疮长到一定大小时,也有大便形状的改变,一般痔疮患者虽有大便形状改变,但大便带血常在大便表面,血不与粪便相混,血色鲜红,而肛管、直肠有癌肿时,大便常为粪便、黏液、脓血混合,一般不难鉴别。
五、腹痛和腹部不适腹痛和腹部不适是大肠癌后期的症状,当癌肿发生糜烂、坏死或继发感染致使肠管痉挛而引起,可表现为隐痛、钝痛、绞痛,可以是阵发性的,也可以是持续性的。
常使大便形状改变,表现为大便变细、变扁或有沟等,当然,痔疮长到一定大小时,也有大便形状的改变,一般痔疮患者虽有大便形状改变,但大便带血常在大便表面,血不与粪便相混,血色鲜红,而肛管、直肠有癌肿时,大便常为粪便、黏液、脓血混合,一般不难鉴别。
凌方殿痔疮不复发疗法中医世家在对经验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各种新观念、新技术层出不穷。对痔病有着较为全面的认识,并积累了丰富的治痔经验。为使这璀璨的中医瑰宝更好地造福广大痔病患者,凌方精心编写了《凌方谈肛论肠》。由于痔病经常发作,且患者十分痛苦,给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此,各位有必要认真地了解一下与本病情相关的详细情况,以便学到一些预防和自我治疗的知识,使生活变得更加轻松、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