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花费 http://m.39.net/pf/a_6131751.html
肝脏:
主要的功能是物质代谢,它参与了包括糖、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及维生素等的代谢
肝脏也是体内主要的解毒器官,参与机体对药物、毒物、激素、血氨等物质的生物转化及解毒
肝脏还通过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分泌参与胆红素的代谢,以及通过合成、分泌及摄取胆汁酸参与胆汁酸的代谢
肝功能指标
肝细胞损伤:1.谷丙转氨酶(ALT)9-50U/L,2.谷草转氨酶(AST)13-35U/L
谷丙转氨酶ALT:特异性比AST好,主要位于肝细胞浆内,肝功能损害最敏感指标,只要有1%的肝细胞被破坏,就可以使其增高一倍。ALT缺乏特异性,有多种原因能造成肝细胞膜通透性的改变,如疲劳、饮酒、感冒甚至情绪因素等,人体内肝、肾、心、肌肉等组织和器官内都含有ALT,肝脏最多,其次心肌、骨骼肌。病变严重≠ALT越高,严重肝损伤患者的肝细胞已经严重坏死,没有ALT可释放到血中。
谷草转氨酶AST:分布更为广泛,心肌细胞中含量高于肝细胞,AST只有1/5存在于肝细胞浆中,4/5存在于线粒体中。如果肝细胞损伤严重,导致线粒体也发生损伤时,AST就会明显升高。和ALT不同的是,AST的异常升高可以反应肝细胞的病变程度,当AST/ALT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AST/ALT:正常范围0.8~1.5左右
AST/ALT<1,代表急性和慢性肝炎,原因是急性慢性肝炎肝细胞膜损伤严重,线粒体损伤较轻,因此入血的ALT大于AST;
AST/ALT>1,代表肝硬化和重型肝炎,原因是此时肝细胞线粒体受到严重破坏,AST持续升高,数值超过ALT。
胆道情况:1.碱性磷酸酶ALP,20-U/L,2.γ谷酰转肽酶γ-GT8-50U/L;反映胆汁淤积,升高常见于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
碱性磷酸酶ALP:主要用于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肝癌、继发性肝癌、胆汁淤积性肝炎等的检查。骨组织中ALP也很活跃,因此,孕妇、骨折愈合期、骨软化症、佝偻病、骨细胞癌、骨质疏松、肝脓肿、肝结核、肝硬化、白血病、甲状腺机能亢进时,ALP也可以升高。
ALP正常4倍:胆汁淤积综合征
ALP正常2.5倍,ALT、AST正常8倍:90%为胆汁淤积
ALP正常2.5倍,ALT、AST正常8倍:90%为病毒肝炎
γ谷酰转肽酶γ-GT:主要来自肝脏,少许由肾、胰、小肠产生,在反映肝细胞坏死方面不及ALT。其增高可见于原发性与转移性肝癌、胆道阻塞性疾病、肝实质性病变和酒精性肝损伤等。90%肝胆疾病病人有GGT升高,GGT正常10倍,多由酒精肝、肝内、外淤胆,原发性肝癌。
若ALP、γ-GT异常升高、同时伴有ALT、AST异常升高,需考虑存在肝细胞损伤坏死伴肝内胆汁淤积;若ALP、γ-GT异常升高,但ALT、AST升高不明显,需警惕存在肝内肝外胆道阻塞,这时需要腹部B超、CT排除肿瘤、肝内胆管结石、胆总管结石、肝肉芽肿、肝脓肿等疾病可能。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可表现为ALP、γ-GT显著升高,而ALT、AST轻度异常。
肝脏分泌,排泄和解毒功能: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
血清中红细死亡后被降解为间接(未结合)胆红素(脂溶性),间接胆红素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结合)胆红素(水溶性)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随大便(胆素原、粪胆素)、尿液(尿胆原)排出体外。
总胆红素TBIL2-19Umol/L
直接胆红素DBIL0.1-6.84Umol/L
间接胆红素IBIL1.71-11.97Umol/L
总胆汁酸TBA
如果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直接胆红素正常或略偏高,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多考虑为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比如,血型不符的输血、疟疾导致的溶血性黄疸(肝前性黄疸)。
如果以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55%),则提示胆汁排泄受阻,为阻塞性黄疸(肝后性黄疸),粪便颜色变浅,尿液增加。
如果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都显著升高(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35%~55%),这多半是肝细胞性黄疽。肝细胞受损,既影响胆红素的代谢,又影响胆红素的排泄
肝脏合成功能:1.总蛋白TP60-80G/L/白蛋白ALB35-55G/L;2.球蛋白GLB20-30G/L
总蛋白TP/白蛋白ALB:肝脏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反应慢性肝损伤的指标。ALB**水平低可见于:营养摄入不足,合成障碍,消耗过多,丢失增多。**当机体发生慢性肝实质性损伤,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时,由于肝细胞合成蛋白质功能障碍,引起蛋白质减少,血清总蛋白减低,以ALB减少为主,ALB水平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呈正比。
球蛋白GLB:球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与机体免疫相关,球蛋白检测值超过正常值说明体内存在免疫系统的亢进,球蛋白检测值低于正常值说明免疫力不足。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白蛋白产生减少,球蛋白产生增加,造成A/G比例倒置,白球比正常范围1.3-2.5.
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性疾病的检测方法很多,一般应采用两种以上的检测方法互相印证。当临床上怀疑MM、巨球蛋白血症、重链、轻链病或其他浆C恶性病变时,按下列程序进行测定:
①血清区带电泳分析,发现异常球蛋白区带;
②Ig定量检测或尿本周蛋白定性检测,为初筛试验;
③对阳性者宜作免疫电泳或免疫固定电泳作分类;
④进一步作Ig的亚型定量测定和血清及尿中轻链定量及比值计算等测定作为确证试验;
⑤良性与恶性区别:良性免疫球蛋白增生者,其轻链含量与重链一同增高,为1:1,比值无明显异常;恶性增生者轻链与重链比不一致,不是1:1,轻链比值也可发生异常改变;
⑥还要结合骨髓和影像学、病理学检测作出正确诊断
胆碱酯酶CHE:CHE是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标志物之一,肝实质损害后血清CHE水平降低,其降低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相平行。血清CHE测定对接触有机磷农药的工人和使用者具有监测价值,对有机磷农药中毒有诊断意义
凝血酶原时间PT11.0~13.0秒: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活性的指标。PT主要反映外源性凝血是否正常,凝血因子大部分在肝细胞内合成,在肝脏功能正常时,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在正常范围。当肝脏实质受到损伤,凝血因子的含量和活动度可呈不同程度的减低,机体可表现有出血倾向。
1.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Ⅱ、Ⅴ、Ⅶ、Ⅹ缺乏症;纤维蛋白原(Fg)缺乏(0.5g/L);无纤维蛋白原(Fg)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Fg)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原发性纤溶亢进;严重的急慢性肝病;阻塞性黄疸;Vit-K缺乏;循环抗凝物质增多等。
2.缩短:先天性凝血因子Ⅴ增多症、血栓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高凝期;口服避孕药等。
脂质和脂蛋白:脂质和脂蛋白不是肝脏损害的敏感指标,但是在肝细胞损害时,血清胆固醇酯水平降低,而且与肝脏的损害程度呈正比。慢性肝脏疾病时,脂蛋白降低,而且其水平与转氨酶、胆红素呈负相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