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原发性肛周黏液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肛门周围恶性肿瘤,该病仅占肛周肿瘤的3%-19%,肠炎、肛瘘病史、糖尿病是该病的危险因素,年龄间无明显差异,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来源:梅斯医学
原发性肛周黏液腺癌是一种少见的肛门周围恶性肿瘤,该病仅占肛周肿瘤的3%-19%,肠炎、肛瘘病史、糖尿病是该病的危险因素,年龄间无明显差异,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其生长相对缓慢,转移较少,术前、术后辅以化疗和/或放疗,对疾病预后有一定帮助.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决定该病患者预后的关键。
病史:
患者男,72岁,既往体有高血压病史20年,长期服药治疗,自诉定期监测血压,血压控制可、有糖尿病病史15年,长期服药治疗,定期监测血糖。患者2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肿物脱出,便后尚可自行还纳,肛门部疼痛,偶有便血,色鲜红,量不多,至外院治疗,诸症状缓解;后肛门肿物脱出间断发作,未予特殊治疗.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门肿物脱出,便后不能还纳,肛门部疼痛,偶有便血,色鲜红,量不多,今来我院门诊就诊,为求进一步治疗,收住入院。
查体:
患者神志清,精神一般,正常面容,意识清楚,对答如流,双眼各向运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同圆,双眼对光反射灵敏,双侧额纹等深对称,鼻唇沟等深对称,伸舌居中,咽反射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胆、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截石位)视诊:7、11点位肛缘可见皮肤隆起,无充血水肿.指诊:肛门括约肌功能无异常.3点位可及硬结,触痛明显;齿线上7、11点分别可及柔软光滑包块.指套无染血.镜检:齿线上黏膜色红,7、11点齿线上下可见黏膜皮肤隆起,连成一体。
辅助检查:
腹部超声示:左肾钙化灶
术中见:术中3点位肿物隆起处锐性切开,上至齿线上0.5cm,可见肿物呈分格状,果冻样内容物填充,清除创口内全部腐败组织及内容物,肿物组织及内容物送病理.
术后病理结果回报:(痔核组织)送检标本病变符合混合痔,(肛旁)送检标本内见黏液腺癌,(肿物内容物)送检标本镜下见多量黏液,其中见极少许漂浮的腺上皮(图1),不能除外肿瘤,请结合临床.。
血常规、大生化、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肿瘤标志物均未见明显异常。
简要解析:
肛周黏液腺癌起源于肛导管或肛腺,是小凹引流不畅导致慢性炎症刺激上皮细胞恶变的结果,但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由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克罗恩病、慢性瘘道诱发了恶性转化,是一种分化良好的恶性肿瘤.其生长相对缓慢,病程可长达数十年,具有局部生长的特点.切除不彻底时易复发,但该病转移较少,可见腹股沟淋巴结转移.本病初期大多无典型临床症状,常以肛瘘、肛周脓肿等就诊,病史较长者可表现为长期慢性复杂性肛瘘,复发性肛周脓肿,臀部肿痛或广泛溃疡形成,而出现大量透明胶冻状或灰白黏冻状分泌物,肛周皮肤破溃后可形成类癌型增生,但患者可无大便习惯改变、腹痛、便血等肠道占位征象。
完整病例请前往→病例库→胃肠外科→“肛门肿物脱出伴疼痛20年,加重半月”
更多点评分析,趣味的学习,详情尽在梅斯医生上,您可以在这里体验模拟诊疗。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