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亲眼看着妈妈一点点死亡,毫无还手之

微博网友

逝者如斯夫dead,最近讲述了一个女儿对妈妈的悼念。

死真的很可怕

在妈妈生病之前,我曾天真无畏地觉得:死有啥可怕的。

医院照顾她一年多之后,我发现,原来我唯一害怕的就是死亡。

确诊后,妈妈开始配合医生,积极手术和用药。过程当然痛苦,但好在,效果非常好。我医院误诊了,癌细胞们不战则已,一战全部死翘翘。

但在妈妈癌症复发转移后,我暗暗觉得,妈妈可能真的撑不下去了。

什么叫复发转移?就是那些没死透的癌细胞重新站起来了,冲呀,占领肝区,冲呀,占领肺部,随着血流钻到任何适合生长的地方。

在这样的冲击下,病人常常会一蹶不振。

很久以前,妈妈就在一点点离开

肠癌会从一小块结肠息肉开始发展。

妈妈的主管医生说,肠癌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发展成这样的,这说明,在很久很久以前,妈妈就在一点一点地离开我。

所以,真心建议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如果已经上了45岁,记得做一次肠镜检查。

结果正常,十年后再测。如果发现肠子里有息肉,请务必让医生判断要不要割掉它。

年轻人们,请一定要重视体检,爱惜自己的身体。现在癌症患病年龄正在年轻化。

妈妈住院的那个楼层,痛得叫得最大声的是年轻人,走的最快的也常常是年轻人。

不要仗着年轻就不重视健康,你是父母心里的支柱,如果倒下了,他们的生活会垮的。

也请记得,用实际行动去爱你的父母。主动带父母体检,好好陪陪他们,花时间照顾他们,珍惜所有和他们相处的时光。

因为后悔的痛,远比跌倒的痛,难过得多。

《32岁上班族从肠癌确诊到弥留只有四个月》、《女子暴瘦到剩38公斤竟是大肠癌惹祸》……近年来,肠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排第四位。绝大多数肠癌患者发现就是中晚期。

更可怕的是,中国肠癌年轻化趋势特别明显。美国人肠癌平均发病年龄是69.8岁,但是中国人居然是48.3岁,年轻了20岁,很多都是30~40岁的中年人。

浙江癌情

根据浙江省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的年浙江省肿瘤发病率的数据显示: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已经位居第四位,仅次于肺癌、女性乳腺癌、甲状腺癌之后;而死亡率也排在第四位,仅次于肺癌、肝癌、胃癌之后。

肠癌为什么会越来越高发?

为什么肠癌会越来越高发?对照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癌症发病率可以发现,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肠癌患者数量是全球最多的;在城市癌症发病率中肠癌的发病率仅次于肺癌,并且上升趋势明显,而中国大城市的肠癌发病率已经与美国相当。

红肉、高蛋白、高脂肪、腌制、油炸食品的过多摄入,已经明确是肠癌的高危因素。

”女性肥胖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93%有关

来自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YinCao学者及其同事对名年龄在25岁-44岁之间的女性进行了22年的随访,探究体质指数(BMI)和结直肠癌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对于50岁以下的中青年群体,BMI≥30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93%有关!BMI每增加5个单位,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20%有关!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名年龄在25岁-44岁之间的女性的BMI数据,并根据糖尿病史、吸烟、饮酒、身体活动、阿司匹林及其他抗炎药物的使用、维生素的使用、饮食以及结直肠癌家族史和肠镜检查等因素进行了调整,共发现例早发性结直肠癌,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45岁。

中国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给出的健康BMI指数为18.9-23.9,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健康BMI值略高,为18.9-24.9。

同时,BMI在25-29.9之间的小姐姐被判定为超重,BMI大于等于30的小姐姐被判定为肥胖,BMI在23-24.9(还在国际标准内却被研究人员排除在标准外)的小姐姐们,就温柔一点,暂且称她们为微胖吧。

结果显示,微胖人群和超重人群与结直肠癌风险相关性差不多,两组人群的结直肠癌风险分别增加了33%和37%,这已经足够吓人了。一旦BMI超过了30大关,步入了肥胖的阶段,结直肠癌风险瞬间成为了对照组的93%,增加了近一倍!

研究人员还统计了成年早期的BMI与早发性结直肠癌风险的关系。结果同样让人心惊。研究以BMI在18.5-20.9之间为对照,BMI<18.5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5%有关,而BMI≥23与结直肠癌风险增加63%有关!

观察排便情况十分重要

便血是大肠癌早期病变最典型症状

在我国,大部分的肠癌病人一旦发现,已经是中晚期。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在肠癌早期病人没有明显的症状,常常未能引起注意,因而失去了早期发现的机会,直到中晚期,病人才因为大便带血、持续腹痛、体重减轻等较明显的症状开始因此重视;

二是对早期筛查缺乏有效的宣传,结直肠癌是目前可预防的少数几个肿瘤之一,由于在国内对于结直肠肿瘤的早期筛查缺乏有效的宣传,故并未引起民众的足够重视,在一些存在高风险的人群中,进行早期筛查可以有效发现并及时处理。

肠癌的早期最典型症状就是——便血!

其实,痔疮、肛裂、直肠癌都会出现便血的症状,症状相似,很容易误诊。也造成了许多患者在出现肛肠问题时,当做痔疮自行治疗,致使许多肛乳头瘤、直肠息肉、甚至直肠肿瘤患者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所以当发现大便带血时,医院外科做直肠指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发现是否患有直肠癌。若大便中有血、黏液,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最好去做结肠镜,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研究指出,目前已知多数的结直肠癌是由腺瘤(良性病变)演变而来,由腺瘤发展为结直肠癌平均需要7~15年,在这期间完全有机会早发现早治疗。如能在息肉阶段便将其切除,则可避免进展成癌症,不仅创伤小、痛苦轻、治愈率高,而其能够大大节约治疗费用。

肠癌的高危人群:

肥胖、40岁以上的男性患有大肠息肉、患溃疡性结肠炎的人群家中有亲人患大肠癌的人

一般来说40岁以上的中年人,有家族遗传病史、慢性胃病、重度烟酒的人,都应该定期去做内镜检查。至少两年也要做一次,千万不能等到晚期出现症状的时候再去检查。

不要抗拒直肠指检

直肠指检是”菊花“外科必用的最廉价的检查手段,然而很多人却因为觉得害羞而拒绝这个检查。基于我国患者直肠癌尤其是低位直肠癌高发的发病规律,大约有80%的直肠癌及直肠息肉,可以通过该检查而早期被发现的。

若指检后,发现指套表面带有黏液、脓液或血液,就会怀疑直肠肛门里有炎症或伴肿瘤组织破溃。必要时,取点大便常规及细菌学检查、或直肠组织病理检查可助诊断。此外,像痔疮、肛瘘、肛门及直肠周围脓肿、肛乳头肥大、肛乳头瘤等疾病,也可以通过“摸”一下直肠肛门而被发现。

大于2厘米的息肉要留意!

肠道息肉就是肠道上长了些肉疙瘩,有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并非所有息肉都会癌变。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还有一种是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肠镜下检查,从整体形状上医生大致可以判断息肉的良恶性,一般来说,直径小于2cm、表面光滑的常常是良性的。

而黏膜下扁平的,直径较大(大于2cm),表面有出血、溃疡的,往往往是恶性的机会较大,需要引起重视。

肠息肉有多种原因:如肠道慢性炎症、低纤维饮食结构、长期吸烟以及遗传因素。不想得肠息肉,最好做到:戒烟酒、少吃肉、少吃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多吃新鲜蔬菜。

这些恶习最容易导致肠癌1无肉不欢

爱吃肉是肠癌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这些东西被细菌分解后,产生许多的致癌物质,再加上这些物质不是可溶性纤维素,大便肠溶性不够,导致大肠蠕动慢并积压在肠中,刺激肠粘膜,产生癌变。

新西兰的研究表明,牛肉卖得好的地区,大肠癌发病机率也就越高。另外,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过多摄入也可导致大肠癌病发。

2口味重

武汉人大肠癌高发,不良饮食习惯是诱因。偏爱麻、辣、酸、咸、煎、炸、熏、烤八大重口味,习惯消夜,如同让胃肠道长期在休息时间“加班”,重口味刺激加重了胃肠道的负担,增加肠癌风险。

3爱吃腌制食品

吃腌制的食品也容易引发大肠癌,广东潮汕地区的人们喜欢吃腌制的食品,所以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

4一坐就一天

很多人在办公桌前,一坐就是十多个小时,久坐缺乏运动,导致肠道蠕动减弱减慢,粪便中的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并刺激肠黏膜。而且,近年来得大肠癌的患者有着年轻化的趋势,并且城市中得大肠癌的人数多于农村。

5长期吃快餐

年轻的上班族长期吃快餐,饮食过于单一,热量高又缺乏纤维素,这都增加了结肠癌的发病危险。

6喝酒、抽烟

这两个都不用说了,几乎所有癌症的诱因里都有它们的身影。有研究认为,吸烟可以对大肠产生长期性、持续性的慢性刺激,从而诱发大肠癌。

专家介绍:李丽军

主任医师,教授,东阳市名医,肛肠外科主任,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在职研究生,曾赴上海、医院进修学习,对肛周常见疾病(混合痔、肛瘘、肛周脓肿等)及结、直肠良恶性肿瘤(息肉、癌)的诊治及手术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国家级、省级杂志发表多篇论文,擅长结肠镜的检查及结肠镜下息肉治疗。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肠镜时间:周二、周三下午

看往期精彩内容

怎样让自己的孩子长得更高?专家说,一定要做好这3件事……

蛋蛋的忧伤:东阳男子被狗咬伤阴囊,遭了大殃啦!

老婆狠拔导尿管,老公下身血流成河……

医院都很看重的这个东西究竟是个什么鸟?和每个东阳人都有关……

紧急提醒!15个月宝宝吃了这种东西胃竟被撑破!很多人爱吃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好
白癜风食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nongzhong.com/gzzf/258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