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获取更多精彩信息
图解“肛瘘”的解剖和影像诊断
一、概述
1、定义:
肛瘘是肛门直肠瘘的简称,是发生在肛门直肠周围的脓肿溃破或切口引流的后遗病变。肛瘘是脓肿后时代,是一个疾病的两个阶段。英文名Analfistula,中医称为肛漏。典型的肛瘘就是一根通畅的完整的管道,一头在肛窦,一头在肛缘外,或在直肠壁。非典型肛瘘一般只有内口而没有外口,或虽有内口又有外口,但中间痿管闭塞,或只有外口,内口找不到,或干脆就只有一硬结。
解剖学定义,瘘管是沟通两侧上皮表面的异常管道;肛瘘的行走由感染肛腺的位置及其周围组织结构决定的;内口多位于齿状线水平、截石位6点水平(肛管的后部是肛腺最丰富的地方)。
2、肛瘘的形成机制
隐匿性腺体假说:肛腺位于肛管内壁齿线水平,由于该处常存有粪屑,容易引发肛窦炎,最终导致了肛瘘的发生,约占比90.4%。
还有一些明确的病因亦可引发肛瘘:
(1)肠炎,特别是克罗恩病是最主要发病原因,占1.3%;
(2)创伤、手术,占3.3%;
(3)特异性感染,如结核,占0.2%;
(4)盆腔炎蔓延以及肛周肿瘤;
(5)起源于肛裂的肛瘘,占3.3%。
3、肛管解剖
肛门内括约肌:肠道环形肌的尾端;
肛门外括约肌:
后部肌束连于肛尾韧带
前部肌束连于会阴体及尿生殖隔
头侧与耻骨直肠肌相延续;耻骨直肠肌与肛提肌相延续
直肠纵行肌:向下延续走行于括约肌间隙,它没有括约作用。
图一:肛门解剖示意图
4、肛瘘影像学检查方法
(1)瘘管造影
(2)CT
(3)肛管直肠腔内超声(AES)
(4)MRI
二、肛瘘的影像检查
1、肛瘘分类法一
根据瘘管位置高低、瘘管的数量,可将肛瘘细分为4类:
低位单纯性肛瘘:瘘管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靠近肛门),只有一个痿管。
低位复杂性肛瘘:瘘管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下,有多个瘘管和瘘口。
高位单纯性肛瘘:瘘管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远离肛门),只有一个痿管。
高位复杂性肛瘘:主瘘管位于肛门外括约肌深部以上,有多个瘘管和瘘口。
2、肛瘘分类法二
根据瘘管与括约肌的关系分类(Parks分类),可分为以下4类:
括约肌间型:约占肛瘘70%,多因肛管周围肿引起。瘘管位于内外括约肌之间,内口在齿状线附近,外口多在肛缘附近,为低位肛瘘。
经括约肌型:约占25%,多因坐骨肛管间隙脓肿引起。瘘管穿外括约肌、坐骨直肠间隙,开口于肛周皮肤。
括约肌上型:为高位肛瘘,较少见,约占4%,瘘管在括约肌间隙向上延伸,越过耻骨直肠肌,向下经坐骨直肠间隙穿透肛周皮肤。
括约肌外型:最少见,仅占近1%。内口不在齿状线附近,而在齿状线上方的直肠壁,瘘管在内外括约肌外方经肛提肌而下,外口开口于肛门远处周围皮肤。多为骨盆直肠间隙脓肿合并坐骨肛管间隙脓肿的结果,也会因外伤、肠道恶性肿瘤、克罗恩病引起,治疗较为困难。
X线造影适用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瘘管行走、分支和空腔的肺部和内口位置与临近脏器的关系不详时。
图二:X线造影诊断瘘管位置
图三:肛瘘MRI成像(FSE-T2W1矢状位)
图三的MRI矢状位确定轴位、冠状位的扫描角度和范围。
图四:肛瘘MRI成像(斜轴位)
图四的斜轴位扫描线垂直于肛管走向,显示瘘管的具体走向及内口的位置。
图五:肛瘘MRI成像(斜冠状位)
图五的斜冠状位是扫描线平行肛管走行,以显示肛提肌,可以判断感染是否向肛提肌以上蔓延;显示内口的高度。
肛瘘MRI的扫描范围包括整个会阴结构,必要时可以扩大扫描范围,因为瘘管的走行会超出会阴的范围,甚至可到达股部。所以,发现瘘管后必须追踪其终点。
三、肛瘘的成因及预防
肛瘘的主要临床特征为反复自瘘外口流出少量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且由于这些分泌物的刺激,肛门部常有潮湿、瘙痒症状,甚至出现湿疹。当外口愈合,瘘管内脓肿形成、引流不畅,可有明显疼痛感,严重者出现发热、寒战等全身感染症状。反复发作、难以自愈是肛瘘的临床特点。
图六:典型肛瘘生理解剖图
1、诱发因素
不良饮食习惯
长期辛辣、油腻饮食可导致便秘或腹泻,增加了肛周脓肿及肛瘘的发生率。
不良生活习惯
久坐、熬夜、嗜烟酒、过度劳脓累均是肛周肿及肛瘘的诱发因素,久坐导致肛门内持续高压,熬夜、劳累可致胃肠道功能紊乱,排便习惯改变,继而出现肛周疾病,增加肛周脓肿及肛的患病概率。
2、治疗原则
手术治疗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手段,基本原则是:去除病灶、通畅引流,尽可能减少肛管括约肌损伤,保护肛门功能。
由于肛瘘的复杂性和一些特殊的病理背景,肛瘘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鉴于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特殊病理和生理环境及肛门功能的重要性,“带瘘生存”,亦可作为一个原则加以选择,不应为盲目追求手术根治而忽视其可能带来的严重并发症。中药治疗仅限于患者恢复期的调整和暂不适合手术者。
3、药物治疗
肛瘘有间歇期和发作期,间歇期无明显症状,此时可不用药,发作期出现流脓、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果不能立即手术,可采取药物治疗暂时缓解症状。
外治:肛门局部用中药药液坐浴、熏洗,或高锰酸钾洗液温水坐浴,配合外敷抗菌软膏;
抗生素:急性感染发作期或有全身感染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治疗。
4、预防
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肛瘘的预防。另外需及时治疗肛隐窝炎、肛乳头炎等疾病,以避免发展成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和肛瘘。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