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医师每日一题

.疼痛而皮色不红、不热,得暖则痛缓。其痛的原因是

A.热B.寒C.风D.气E.虚

解析:此题为表现分析题,需仔细区分。寒:冬季多寒,具有“寒主收引”、“寒胜则痛”的特征,且侵袭人体易致局部气血凝滞,血脉流行失常,故易生冻疮、脱疽、流痰等;寒为阴邪,其病一般多为阴证,常侵袭人体的筋骨关节,患部特点多为色紫青暗,不红不热,肿势散漫,痛有定处,得暖则减,化脓迟缓,常伴恶寒、四肢不温、小便清长等全身症状。热,其患病大多由于直接感受温热之邪所引起,如疔疮、有头疽、痈、药毒、丹毒等。火为阳邪,其病一般多为阳证,患部特点多为发病迅速,来势急猛,掀红灼热,肿势皮薄光亮,疼痛剧烈,容易化脓腐烂,或有皮下瘀斑,常伴口渴喜饮、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给予排除。风,风为阳邪,善行而数变,故发病迅速,多为阳证;风性燥烈,风性上行,多侵犯人体上部。风邪致病特点为其肿宣浮,患部皮色或红或不变,痛无定处,走注甚速,伴恶风、头痛等全身症状。

.外科疾病辨证的总纲是

A.脏腑B.经络C.气血D.阴阳E.局部

解析:阴阳在中医学中说明了人体的组织结构,概括了人体的生理功能,阐释了人体的病理变化,而且应用于疾病的诊断中分析了四诊资料,还概括了疾病的症候。所以说阴阳是八纲辨证的总纲,也是外壳辨证的总纲。

.外科辨肿,“肿而皮肉重垂胀急,深则按之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其成因属

A.风B.虚C.火D.湿E.痰

解析:主要考查的病因的问题。肿是各种致病因素引起的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形成的体表症状。湿,形成湿肿,主要表现为皮肉重垂胀急,深按凹陷,如烂棉不起,浅则光亮如水疱,破流黄水,浸淫皮肤。常见于股肿、湿疮。结合题意,应选择。风,形成风肿,主要表现为发病急骤,漫肿宣浮,或游走无定,不红微热,或轻微疼痛。常见于痄腮、大头瘟等。虚,形成虚肿,主要表现为肿势平坦,根盘散漫,常见于正虚不能托毒之疮疡。火,形成热肿,主要表现为肿而色红,皮薄光泽,焮热疼痛,肿势急剧。常见于阳证疮疡,如疖疔初期、丹毒等。痰,形成痰肿,主要表现为肿势软如棉,或硬如馒,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无处不生,不红不热,皮色不变。常见于瘰疬,脂瘤等。

.溃疡疮口太小,脓腐难去,常用的腐蚀药是

A.红灵丹B.白降丹C.七三丹D.八宝丹E.九黄丹

解析:腐蚀药又称追蚀药,在临床上需根据其适应证而分别使用。如白降丹适用于溃疡疮口太小、脓腐难去者,用桑皮纸或丝棉纸做成裹药,插于疮口,使疮口开大,脓腐易出;如肿疡脓成不能穿溃,同时素体虚弱而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者,也可用白降丹少许水调和后点放疮顶,代刀破头;其他如赘疣,点之可以腐蚀枯落;另有以米糊做条,用于瘰疬,能起攻溃拔核的作用。红灵丹,将具有渗透和消散作用的药粉掺布于膏药或油膏上,贴于患处,可以直接发挥药力,使疮疡蕴结之毒移深居浅,肿消毒散。代表药为阳毒内消散、红灵丹。七三丹,提脓祛腐的主药,其配制的处方中有水银、火硝和明矾三种原料。八宝丹,生肌收口药具有解毒、收敛、促进新肉生长的作用,掺敷疮面能使疮口加速愈合。疮疡溃后,当脓水将尽或腐脱新生时,若仅靠机体的修复能力来长肉收口则较为缓慢,因此,生肌收口也是处理溃疡的一种基本方法。常用的生肌收口药如生肌散、八宝丹等,不论阴证、阳证,均可掺布于疮面上应用。九黄丹,提脓祛腐的主药,其配制的处方中有水银、火硝和明矾三种原料。临床使用时若疮口大者可掺于疮口上;疮口小者可黏附在药线上插入;亦可掺于膏药、油膏上盖贴。因为升丹药性太猛,须加赋形药使用,常用的有九黄丹、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等。

.关于切开法切开方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开,刀口向上B.乳部宜放射形切开

C.面部脓肿沿皮肤纹理切开D.手指脓肿,最好从正面切开,免伤屈伸功能

E.关节附近宜用横切口

解析:切口的选择:以便于引流为原则,选择脓腔最低点或最薄弱处进刀,一般疮疡宜循经直切,免伤血络;乳房部应以乳头为中心放射状切开,免伤乳络;面部脓肿应尽量沿皮肤的自然纹理切开;手指脓肿应从侧方切开;关节区附近的脓肿切口尽量避免越过关节;若为关节区脓肿,一般施行横切口、弧形切口或“S”形切口,因为纵切口在疤痕形成后易影响关节功能;肛旁低位脓肿应以肛管为中心作放射状切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gangnongzhong.com/gzzx/44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