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市市民王医院消化内科复诊,曾患食管早期癌和贲门失迟缓症的他,在消化内科做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联合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一次手术操作成功切除了早癌病变并解决了贲门失迟缓的问题。
王先生吃饭时有梗噎感6年了,伴有明显的反流症状和频繁呛咳,经内镜和消化道钡餐透视检查后,诊断为贲门失迟缓症,医院做过三次肉毒素局部注射和球囊扩张,均效果不佳,苦不堪言。半年多前王先生又出现呕血和黑便等症状,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发现下段食管明显扭曲扩张,呈S形囊袋状,伴有大量液体存留,食管炎症非常明显,贲门口呈紧闭状态,内镜通过阻力很大。同时在检查中,医生敏锐的发现,王先生的食管前壁还发现相邻两处早期癌病变。也就是说,患者同时罹患食管早癌和贲门失弛缓症。对于这种病人,既需要将癌变切除掉又需要根治贲门失迟缓症。
贲门失迟缓症的最新治疗方法就是内镜微创手术,也就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在距贲门10厘米的地方建立一条长长的隧道,一直到贲门下方约3厘米,然后在距贲门5厘米的地方开始向下进行肌肉切开。而治疗食管早期癌则需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即像削苹果皮一样把粘膜层的早癌病变连带周围少许正常粘膜切除掉。如果先做POEM,术后的瘢痕会影响ESD的早癌切除;先做ESD,贲门失迟缓不解决,食管内积存食物会影响创面的愈合。接诊的石莎副主任医师经过周密计划后,决定采取合二为一的方法,实施ESD联合POEM,一次操作完成两台手术,解决困扰患者的所有问题。为了避免两个手术的创面不相互影响,石莎副主任医师把手术做了创新和改进,首先切除早癌病变,然后把长隧道改为短隧道法,建立一条短隧道,再将将食管和贲门的肌肉进行全层切开,然后封闭隧道口,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王先生除了疼痛外,没有并发症发生,五天后痊愈出院。3个月后王先生复查胃镜发现食管炎症完全消失,食管腔内清洁干净,囊袋样S形食管明显回缩,贲门口适中,内镜通过顺利,手术创面愈合良好。王先生的体重在3个月内增加了7斤,而且精神状态也明显好转。现在近一年过去了,王先生说,反流和呛咳的症状再没有发生过,吃饭比以前顺畅多了。
石莎副主任医师介绍,贲门失迟缓是贲门括约肌功能异常疾病,即贲门部括约肌增厚,持续痉挛,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贲门进入胃腔内,从而导致食管内积存食物,食物反流和刺激,引起呛咳,反酸,烧心等症状,食物刺激可以引起食管炎症,反复炎症修复,容易发生不典型增生,进而癌变。传统外科治疗方式即开胸手术把肌层切开或者胸腔镜下做肌层切开。随着内镜技术的进展,近年来,这种疾病大多采用内镜下肌层切开即POEM的方式,这大大减少了手术的创伤,不仅没有了手术刀口,而且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很快就能恢复正常进食,不仅大大减少了病人的痛苦,还减少了花费。
文/编辑by医院院务部
图片by医院消化内科
?长按